老师说他连灵气都无法捋顺,还是趁早回归世俗,他也不信。
可无论宁星予听不听、信不信,一次次失败还是告诉他,有些事情,他就是做不到。
宁星予终于开始颓丧。好在,他遇到了一个人。
那个人随口问宁星予,他为什么不干脆换一条道途?
宁星予由此茅塞顿开,转拜于殷家家主门下。往后日日勤修,十三岁时,就能每天第一个出现在演武场上。不到太阳落山,绝不离开。
宁星予的勤勉,被与他同岁的殷家少主看在眼中。
殷凌轻主动开始指点宁星予剑法,两人亦师亦友。
过了几年,爱情萌芽。
他们的感情过了明路。殷家家主对儿子有求必应,答应殷凌轻,会按照古制,为他和宁星予举行合籍大典。
这时候,宁星予找到了当年点醒自己的人。
他叫程斯彦,一样是修真家族的嫡系子弟,还是人人都有求于其的丹修。
程斯彦时常在外游历,博闻广见,很受修真界年轻一代推崇。
他比殷凌轻、宁星予大上两岁,但修为不及殷凌轻。
两边续起称谓时,一致决定,程斯彦与殷凌轻就以姓名相称。
倒是宁星予,年龄、修为都在程斯彦之下,正好叫他「程师兄」。
程斯彦则叫宁星予「小宁」。
两人再会,说起从前那次见面,都有感慨。
程斯彦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一句话,让宁星予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宁星予也没想到,自己的恩人是人人向往的丹修。
这时候,西南出现妖兽作乱,殷凌轻赶去帮忙。
再回来时,他才知道,自己外出期间,程斯彦邀请宁星予加入了自己带领的游历小队。宁星予在外面走了一遭,大开眼界。
有了这番经历,宁星予与程斯彦关系更紧,甚至与其他程家子弟打成一片。
等到叙完话,各回各家,殷凌轻提出,虽然大典未办,但两人完全可以先去民政局领证。
现代社会,同性婚姻已经合法。虽然他们是「化外之人」,可法律、世俗意义上的姻缘关系,同样能成为连接两人的纽带。
殷凌轻满心以为,宁星予会惊喜地答应自己。可他兴致勃勃地讲完,宁星予竟然吞吞吐吐,满脸迟疑。
还是殷凌轻主动提出作罢,宁星予才重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