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团看了苏临清的设定书后,就拉着苏临清不放,询问他每个设定的灵感来源。
顾问团原本是想直接沿用尧朝的服饰、礼仪等设定,再根据其他耳熟能详的朝代进行微调。
苏临清的服饰和礼仪也是从后周时开始演变,但在赵匡胤时期,因赵匡胤个人喜好发生了不同。
赵匡胤个人还算个武德充沛的人,所以他虽然杯酒释兵权,但对武将的压制并不厉害。因为他有信心能压制住这些武将。
当赵光义当了一回高粱和车神,把大宋南征北战最精锐的部队断送在了幽州,自此几乎收复幽州无望的时候,赵光义自知自己的能耐压制不住武将,便疯狂打压武将。
宋朝崇文抑武,甚至辱武的国策,就从宋太宗赵光义起。既然崇文抑武了,那衣服肯定也会有很大改变。
唐时文人习武之风较重,有名的文人基本武艺都不算差,因此他们的服装兼顾了武人的干练和文人的潇洒,腰部常佩剑,如剑仙李太白,喝着喝着酒就吟着诗来一段剑舞。
宋时鄙夷武夫,文人们渐渐变成手无缚鸡之力,衣袍也越来越不便于行动。
同时可能尚武的朝代,风气都较为开放,唐时女子的服饰会更大胆华丽一些。
而宋时文人们平时不骑马射箭、舞刀弄剑了,所有时间都用在钻研书籍上,礼教编写得更严格,宋时女子的装束比起唐时,会保守和清新许多。
同时,唐时以胖为美,而到了宋朝,对女子更倾向于柔弱无力,对外貌审美的改变也会影响装束。
历史中尧朝延续了盛唐重武和开放的风气,所以服饰与唐时无多大改变。苏临清的设计和尧朝完全不同了。
顾问团和美术部门对苏临清的设定和设计不断竖起大拇指。
他们以为,苏临清对宋时服饰的改变,是为了贴合现代人的审美。
贴合现代人的审美前提下,苏临清编出了一套合理的说辞,让大宋的服饰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改变,这得有多丰富的古代服饰知识才能做到啊。
之后他们又看到更多的设定,甚至每个人物都配有符合他们性格和经历的文学作品后,他们麻木了。
王教授笑道:“你啊,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完了,还需要我们干什么?这些文章和诗词完全是可以流传千古的级别,你从哪得来的?”
王教授看着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知道这绝非苏临清一人所作。
苏临清道:“就是我的师门的朋友和熟人所作啊。”
苏临清指着自己的脑袋:“全在我脑袋里。”
王教授遗憾道:“全在你脑袋里?意思是,没有文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