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一百三十六章,水井和秦京茹的恐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水井和秦京茹的恐惧(3 / 4)

见少年这样的表情,方九纯也有些不忍心。

可是驻地有规矩,所以方九纯也是爱莫能助。

最后是告诉少年,平时靠自学,把疑问都记录下来,等有任务的时候,到了驻地再请教。

由于水井的出现,不少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变,周济民对此一无所知。

就算知道,也不会在意。

人类社会是一路向前的,不可能原地踏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在驻地的一切努力,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驻地有了水井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彻底变好了。

起码每天都能洗把脸了,也能稍微多喝几口水了。

当然,想要洗澡的话,还力有未逮。

不能解决洗澡的问题,周济民又把目光瞄准了离驻地几公里外的地方,准备在那边也挖一口井。

这一次的挖井工作,得到了驻地士兵们的全力拥护和帮忙。

并且,也没有其他人再敢嘲笑讽刺周济民。

毕竟这片戈壁滩,已经有了第一口水井。

人多力量大,有了士兵们的积极参与,驻地的第二口水井,在大半个月后,也出现了。

并且,这一口井的深度,比之前第一口井还往下多了两米。

尽管如此,大量的甘甜的水,终于让驻地实现了用水自由。

望着一群人在戈壁滩上欢呼雀跃,浑身湿透的周济民,躺在沙地上,迎着晨曦,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伴随着第二口水井的出现,驻地突然又多了不少人。

原来在另外一个地方的科研团队,也搬迁到这边来了。

因为在那边,打不到水井,需要人工送水的话,太麻烦。

索性直接搬迁过来。

正好驻地也需要扩大,把第二口水井圈起来。

就这样,一个比村子还大的驻地,很快就形成了。

而周济民直接把自己住的地方搬迁到了第二口水井旁边,并且依靠自己的双手,直接建了一座石头屋。

石头屋取材方便,全是挖井时弄上来的材料。

也没有很牢固,能挡风遮雨就可以了。

墙体很厚,里面很暖和。

并且在门口还开垦了一块菜地出来。

还想种菜吃!

这可把大家都惊着了。

戈壁滩上种菜?

开什么国际玩笑?

然鹅,当周济民让人从外面拉回来肥沃的塘底淤泥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

农家肥是没有得了,只能靠驻地生产的粪便来沤肥了。

此番操作下来,驻地大老们全都无语了。

总感觉周济民来沙漠不是搞科研,而是种地的。

他们这不是感觉,而是事实。

夏天很快过去了,秋天马上就要到来了。

菜地还是光秃秃一片,沤肥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这天,周济民却号召士兵们,帮忙搭建一个窑。

他要烧制玻璃。

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直接让徐爱国气愤不已。

找来周济民谈话,苦口婆心地劝说,不要再搞小动作了。

“领导,我有扰乱驻地吗?我没有完成任务吗?”

徐爱国被怼得哑口无言。

心想,实在不行,上报吧,让老林或者周镇国来搞定这个刺头。

既然没有,那就不能怪周济民了。

于是,闹哄哄的土窑搭建工作便开始了。

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适合建窑的地方,第二件事就是土窑的建筑材料,接着才是建造工作。

安装最新版。】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燃料问题。

这个倒是简单,距离驻地几十公里外,就有一处很小的露天煤矿。

就地取材,简单粗暴!

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座小土窑也出现了。

然后就是玻璃的烧制工作了。

工艺制作方法简单,难的是如何烧制。

然鹅驻地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知识分子和动手的人。

在方九纯的带领下,玻璃烧制工作进展迅勐。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烧制了不少玻璃。

“周科员,现在都有这么多玻璃了,您还没说这些玻璃要用来干嘛呢?”

进入秋天,驻地的晚上,已经是零下了。

冷得很。

士兵哈着气,跟周济民聊着天,十分好奇地询问。

后者笑着摇头,只说拭目以待吧。

没几天的时间,周济民便开始对菜地动手了。

已经沤肥了几个月的菜地,现在的面积都超过两亩大小了。

菜地四周,还搭建了不少石头墙。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个菜地盖上玻璃顶,然后供热,种菜!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他想干嘛。

一众沉浸在科研任务中的大老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笑了。

这个周济民,就知道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转眼,已经是冬天了。

白天气温回升,能到达十多度,很舒爽。

到了晚上,却是零下十几二十度,能把人冻死。

建造了石头屋的周济民家,却温暖如春。

因为墙体很厚,外面的风和雪,根本进不来。

只需在屋里烧着炕,那就很暖和了。

大冷天,吃着火锅,还有各类蔬菜、肉等,这小日子,别太爽啊。

虽然说这里人迹罕至,但能吃上一口香喷喷的饭菜,那可是太享受了。

就算在城市里,这样的生活,也很少见呢。

从夏天进入沙漠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

而科研项目,到现在才走了不到百分之三,很多试错和不必要的步骤,拖慢了整体进展。

从最开始的小透明,到现在,周济民在驻地这边,也算小有名气了。

虽说依然没什么话语权,但仗着两口水井、土窑和玻璃大棚菜地,在很多人心中,周济民也是一个能人。

这天的会议上,周济民厌倦了繁复的计算工作,提出了能不能搞一台机器来代替这些工作?

“哪里来的机器?”

“我们不是有电脑么?”

“屁,那玩意儿我都看过了,基本上没什么用,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行,稍微复杂一些,就不可以了。”

简单的几句对话,计算小组的组长董文斌就否决了周济民的提议。

后者争锋相对,表示那些小学生的玩意儿,当然不行了,但换一台好一点的不就可以了吗?

没钱!

就两个字,直接把周济民给打发了。

然而,周济民才不会屈就呢。

会议结束后,马上就给驻地大老们申请。

京城,南锣鼓巷四合院。

清晨,穿戴整齐的秦京茹,再三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衣服和脸蛋,这才推开门,准备前往南剪子胡同周家那边。

水井洗衣槽,秦淮茹已经蹲在这里搓洗衣服了。

看到自己堂妹出门,连忙笑着打招呼。

秦京茹却很澹然附和一句,却被秦淮茹招手,示意前者靠近来聊聊。

“堂姐,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不用这样。”

实在是嫌弃自己堂姐的秦京茹,表示很是不耐烦。

然鹅,秦淮茹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差点没让她暴走。

“京茹,你是不是有了?”

“堂姐,你瞎说什么呢?”

心惊肉跳地娇嗔了一句,秦京茹又道:

“堂姐,我可是黄花大闺女,你可别乱说话,要不然我就把你跟易大爷,还有刘光福进菜窖的事说出去。”

嘎!

原本以为抓住自己堂妹小辫子的秦淮茹,此时也是瞪大双眼。

两姐妹互相揭短,都是招招致命。

这个清晨可是相当热闹呢。

见拿捏不住堂妹,秦淮茹只好讪讪地道:

“那是我看错了,京茹啊,你这是去他家上工吗?”

“我哪天不用上工?你以为我跟你一样啊,那么好命?”

秦京茹翻了一个可爱的白眼,甩了一下双马尾,转身就往前院走去。

在她身后,秦淮茹暗暗羡慕。

去周济民家工作,那不是上班,而是去享福的。

带带娃,搞搞卫生,做做饭,这活可不要太简单了。

可惜,这活不是给她的。

要不然,她哪里用得着去坑刘光福?

不过,想到刘光福,秦淮茹脸上又泛起一抹晕红。

相比傻柱,刘光福这个二愣子,更难应付。

如果不是她死守底线,早就被刘光福吃干抹净了。

好在她也没吃亏,得了不少的好处,反正给三个孩子买馒头的钱,是够了。

前院,阎老抠正在自家门口刷牙呢。

瞧见秦京茹出来,又笑着打招呼。

可秦京茹还是那副生人勿近的僵尸脸,多一次笑容都欠奉。

等她扭着大屁股离开,阎埠贵这才往下水沟呸了一下。

搞破鞋的玩意儿,有什么好得瑟的?

没错,在阎老抠看来,秦京茹就是依靠自己的脸蛋和身材,才获得周济民的青睐,并被准许到周家工作的。

虽然名义上,秦京茹到周家干活,不叫工作,而是借住。

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反正按照几十年前的说法,那就是丫鬟呗。

宰相门前七品官,秦京茹仗着有周济民撑腰,小日子过得四合院这群人都要好,难掩得意,也实属正常。

毕竟不能要求一个十六岁的女生,成熟到喜怒不形于色吧?

那太难了!

回到南剪子胡同这边,秦京茹摸了摸旺财它们的脑瓜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其实也不算忙碌。

家里需要干的活不多,也就打扫卫生和做饭而已。

至于带孩子,那根本不叫干活,而是放松。

上午秦京茹带着周清娴她们三小只在门口闲逛的时候,却看到不远处一个女人一直盯着她们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