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大婚马虎不得,需得好好筹备。好在这事也不需要晏卿操心,交给礼部去办即可。
很快就到了大婚这天,晏卿随着礼官的安排,带着宋如兰祭天告祖,一套流程下来,这仪式便成了。
“累坏了吧?朕已经让礼官尽量减省了,没想到还是耗费了这么长时间。”二人终于回到寝宫后,晏卿问宋如兰。
他常年习武,身体素质不错,走了一天,尚且感觉累了,何况宋如兰呢?她一个弱女子,还戴着那么重的凤冠,估计是咬牙撑下来的。
宋如兰微微摇头,“谢皇上关心,臣妾不累。”更累的农活她都干过,跟那些想比,今天的程度还可以忍受。
晏卿也是忽然想到这个,笑道,“倒是忘了你先前也是吃过苦的。”他说着,去牵住她的手,往梳妆台走去。
宋如兰微微垂下头,看着被他牵着的手,手心发烫的厉害。
她手上还有一点薄茧没有消退,生怕他觉得粗糙。
然而他却像没有发现似的,径直走向梳妆台,把她扶到镜子前,“你先把凤冠卸了,然后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脑袋上顶着那么重东西,我看着都替你累。”
宋如兰瞬间眼眶发热,轻轻颔首,说了一声,“好。”
大婚之后,晏卿又被朝中大臣催着选秀,晏卿一口拒绝,“此事以后再说吧,眼下新朝刚立,百废待兴,朕要忙的事情太多,哪里顾得上这些小事?并且如今国库空虚,朕已下令免除三年赋税,想必这几年国库都不会充裕。选秀一事劳民伤财,且先缓缓吧。”
他不能一上来就跟朝臣说,他不会选妃,只娶皇后一个就够了,所以只能先慢慢托着,以后再说吧。
不过他确实没说谎,他真的很忙,要做的事情很多。
首先就是他之前拿出来的那些东西,要全部都用这个时代的技术研究出来。
比如,他之前拿出来的精钢,必须要改进现在的炼铁技术,使其水平达到他拿出来的那些精钢。还有望远镜,他之前已经拿出来了,所以需要把玻璃研究出来,然后做出望远镜来……
这一次就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了,他只把配方拿出来,交给官员去做,最后让他们拿出结果就行。
做皇帝虽然一点也不轻松,每日寅时便起,亥时才睡,可谓是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但当皇帝也有个好处是,他现在做科技兴国任务,不需要再有什么顾虑了。只要符合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他就可以拿出来。
水泥造起来,嫁接搞起来,还有火柴烟花和肥皂,酒精香水消炎药……
光靠他自己拿出来的技术来强国也不行,于是他成立了一个百工坊,召集天下奇人异士,只要能研究出来新鲜有用的东西,他就给予奖赏鼓励,甚至是加官进爵。元德五年秋,凉州文曲县孟家村,村西头的孟庆荣一家,今日喜事盈门,他最小的儿子被找回来了。
昔日殷氏暴政,赋税重,又逢旱灾,地里颗粒无收,孟庆荣家一粒米也拿不出来,县衙收税的官员,要把他们一家都下大狱。逼不得已,孟庆荣卖掉了一双儿女,才终于缴上了税。
可即便缴上了税,他家里还是揭不开锅,最后没办法,一家人出去乞讨要饭,成了流民。
那时候,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死了,饿死、冻死、病死的都有,尸体在路边发臭了都没有人管。
孟庆荣以为自己一家也会像他们一样,最后死在漫山野地里,尸体腐烂发臭,化作一坯黄土。
可是,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却遇到了当年还是莫家军主公的当今皇上。
皇上怜他颠沛流离,无食裹腹,于是赠他一些食物,又告诉他,吃饱之后可以回故乡,他会很快派人赠送良种。
孟庆荣满腔感激的回了家乡,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来给他们分了田地,赠了种子。那一年,他们一家四口人,一共分了二十亩田地,他全部种上了黄金瓜。
也是从那一年起,他们家再也没有人饿过肚子。
亩产两千斤的黄金瓜,每年种上几亩,就完全够一家人嚼用了,其他的地种上粮食,年年都有盈余。皇上又下令免了三年赋税,于是他们家把多余的粮食卖出去,换成银钱,攒了三年,把当年卖掉的女儿赎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