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第430章 传播文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0章 传播文化(2 / 4)

因为做生意,要想别人和你长久做下去,那就要让别人认同你的文化,让他以你的思考方式来思考,那这样的话,生意就源源不断了。

对了,朱元璋又想到另外一个事情,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的。

就是如何和当地人交流,现在他们是语言不通啊!

朱元璋记得,郑和下西洋,在爪哇三宝垄登陆,想进行贸易,当时西爪哇正在和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混战之中,西爪哇杀死郑和士兵170人,西爪哇王畏惧大明威势,献黄金6万两,补偿郑和死难士兵。

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一点,也许就不会有悲剧发生了。

当然朱元璋不会让手下学他们的语言,他要让别人学习自己的语言。

这些事情不可能一下子都做好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这次朱元璋一下子想起了这么多事情,要慢慢的推进,不能着急,这些事情,可以做很多年的。

朱元璋私下里已经派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那些能制造大船的能工巧匠。

有钱就是好,做事情就非常顺利。

可以想象,随着朱元璋印制的明王金钞在华夏大地的推进,他手上可以使用的金银数量也是越来越多的。

虽然朱元璋准备的准备金是很多的,但是也可以预计一点,那就是这些金银不可能全部被兑付掉。

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大量剩余的金银,这就是朱元璋可以利用的周转金银。

而是随着朱元璋在华夏势力的推进,这个过程,那就越来越顺利。

“对了,沈大善人,你的海外贸易团队,最远到了哪里?”

“没有多远,最远的地方离华夏五万多里。”

朱元璋记得郑和下西洋,有一次去古里,赐其国王诰命银印,并立碑亭,“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看来一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比一人之力,那真的是不能比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