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绒点头,十分赞同。
赵玉看着薛绒,只感觉孩子真是长大了:“我们还都给你换了不少票证,想着你先带上,等到过去那边安定下来再用。多了你也拿不下。”
“再说钱,我们估摸着你暂时应该够用,从下个月开始,以后每个月工资发了,我们就给你寄钱。你缺什么了就写信给我们说。”
薛绒喉头哽塞。以前爸妈工作忙,她小时候大哥也是这样对待她的,体贴入微。后来大哥也忙,对她关心是关心,但是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
她低声道:“谢谢。”
赵玉双眼隐约有晶莹闪动:“没事,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对你好的。”
薛绒内心复杂,紧了紧双手,没有说话。
赵玉嗔怪道:“别难过了,我们还有东西给你。”
赵玉拿出的是一个小盒子。
盒子里躺着一块手表,设计简单大方,金属质感,看起来相当漂亮。
赵玉直接从盒子里拿出来给她戴上,道:“还是你爸提醒我应该送你一个一块表,之前总是忘了去买,这会终于给你补上了。”
薛绒伸手摩挲了几下,哑声道:“谢谢。”好像除了这句话也没有别的能说了。
薛国强摸了摸鼻子,“没事,我应该的。”然后云淡风轻的看向窗外。
赵玉最后拿出来的就是一个本子,说是由薛爷爷口述,他徒弟费了好几天功夫写下的乡下生活注意点。
薛绒睡前盘点自己的行李,感觉自己都要变成一个人形行李架。民间常有出门饺子回门面的传统,薛家也一直有这么个习惯。薛爷爷薛奶奶年老体弱,想着就不到车站去人挤人,但又想着在孙女走前见上一面,便一早起来赶了过来,还带上了前一天晚上包好的饺子。
饺子皮薄肉厚,肉质鲜嫩,起锅之时香气四溢。咬一口,猪肉和嫩汁一齐在口中刺激味蕾。
薛绒细细吃完嘴里这个饺子,问道:“爷爷,这肉馅是不是用老高汤吊过。”
薛爷爷摸了摸胡子,笑道:“不愧是我的孙女,这舌头就是灵。”
薛绒微微一笑,继续吃起饺子。旁边薛安安薛铭也闻着饺子香爬起来吃早饭。
吃过饭后,薛国强和赵玉便帮忙提着行李把薛绒送到了火车站。
火车站的人此时已经很多了,随处可见年轻男女和家人们拎着行李四处穿梭,显然有很多人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多数知青都是到了年龄,家里也没门路找到工作,也只能配合号召下乡。虽然有的愁云惨淡,一脸担心,但其中并不乏满腔热血怀着建设农村的期望下乡的知青,都满脸激动和期待。
这个时候的人大多没受后世各种加工产品的侵扰,一个个天然去雕饰,都是些清新的小姑娘和小哥哥们。
薛绒拎着行李,慢悠悠的跟在家人身后,左看右看,感叹人生百态。
这个时候的火车还是后世怀念了很多年的绿皮火车。
薛国强和赵玉带着薛绒跟下乡办领队确认了情况,没等薛绒多看几眼,直接就把薛绒送上了火车车厢座位上。把行李放到薛绒座位旁的行李架之后,两个人又在一旁嘱咐了几句,然后坐在薛绒旁边的人就来了,两人只能依依不舍地下了车,在车外站着。
薛绒一时之间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不过也没等她伤感多久,列车员看着快到发车的时间就开始催促还在车里的人下车,车里慢慢静下来,外面逐渐喧闹起来,都是送别的声音。
薛国强和赵玉站在人群中,微笑着看着火车缓缓驶动,走向远方。
薛绒几乎是薛绒大哥一手带大的,后来大哥长大。他要关注学业,要为进公司做准备,要忙着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各种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就连父母家人也难得见上一面。
薛绒自然是哭过闹过的,诺大的家里除了她好像没有人了一般。对于家人来说,家并不像一个家,而是一个旅馆。
可大哥告诉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