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这么当着儿子的面挖苦老皇帝,这孔文举也真不是一般人。
不过既然有人出来带头,刘辩自然也乐得这场大戏演下去,便黑着一张脸,挥手示意孔融把话讲完。
那边孔融也只是随口问问,他是御史,皇帝不让说,有些话也必须说!
“陛下,请问陛下!当夜宫中北郊究竟有何变故,就连皇帝身边兰台史官都不知、不具?如此行事,怎堪记功?微臣实在不明,是何等功绩能让破虏将军一夜之间位列三公?若真有此大功绩可立,孔文举便是肝脑涂地也愿试上一试!”
这话说的,就算脾气再好也能被他噎死。
孔文举,不愧三国第二杠精!
刘辩心里给他默默点了个赞。
只是心里高兴,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眼脸色越来越黑的董卓,作出一副犹犹豫豫的模样说道:
“董太尉平定西羌之乱,为国戍边几十年,劳苦功高……”
总之就是念念叨叨,闭口不谈那天夜里发生了什么。
皇帝越是不说,群臣越是怀疑,孔融的脸色也越发难看,盯视董卓的双眼中仿佛就要喷出火来。
估计自己再墨迹一会儿,这家伙真会暴跳如雷,当庭怒喷逆贼。
眼见火候到了,刘辩赶紧闭嘴,盯着董卓,不说话。
……
董卓心里的怨气是很重的。
哪怕皇帝又是封官许愿、又是答应这场戏演完就放他回西凉,他也不愿意陪小皇帝过家家。
可惜,他连说个不字的勇气都没有。
想到当日皇帝当着自己和大将军何进的面,说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入第三人之耳”之类的话,董卓就觉得论起脸皮厚度,自己绝斗不过他刘家人。
论斗心眼,那就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