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亥:“大人说,渤海郡比别处安全,让小姐静心等待!”
槽多无口,段雀桐一时三刻的也不指望着能和家人团聚了,她现在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七百多个大胃士兵的口粮问题。
段雀桐:“两位统领,父亲信任你们,才会提拔你们做统领,才会放心让你们来保护我,如今外面的形式你们肯定比我一介女流要清楚,外界安稳不再,咱们也不可能一直待在渤海郡,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士兵的训练一日都不能懈怠,等到天气转暖,就把大家拉到海上吧!谁知道什么时候用的上呢?!”
方亥看了邓寅一眼,邓寅没有理会他,只恭敬地回道:“卑职谨遵小姐吩咐!”
方亥无法,只能跟着应“是”。
等到二人从这里离开,方亥问他,“你怎么回事,竟然听个小姑娘的!”
邓寅:“我也想知道大人怎么会派你过来!”
方亥:“你什么意思?”
邓寅:“没什么意思!我只想提醒你,端谁的饭碗听谁的话!最好把你那些花花肠子收起来!”
看着邓寅的背影,方亥回望了一下堂屋的方向,也不知那位三小姐给姓邓的灌了什么mí • hún汤,竟然让这个古板的家伙这么听话。
两人的对话很快就传到了段雀桐的耳里,她对父亲手底下的这些统领并不了解,邓寅和方亥之前有没有矛盾她不清楚,可性格不合却是肯定的了,父亲明知道邓寅在这里还把方亥派过来,那这个方亥肯定也有过人之处,她只需慢慢看着就是。
方亥有什么特别的呢?
等段雀桐看着日渐丰富的餐桌和时不时送过来的小玩儿意才终于明白过来,那个方亥果然是个“人才”。
段雀桐知道邓寅和方亥手底下的人都是各练各的,清明之后邓寅带着士兵在海陆操练,顺便还进行一下渔猎活动。
而方亥,他却是个投机倒把的能手。当初段雀桐还在想,父亲又派了人过来竟然没有准备多余的粮食,也不知是什么缘故。
近些时日传来的消息却让她长了见识,比起服从命令的军人,方亥更像一个商人,无论什么时期,总有一些人还沉迷于享乐,方亥做的就是这样的买卖。有了他,段雀桐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活的仓库。
等到秋风渐起时,她们离开琅琊郡已经一年了。
段雀桐从马上跃下,梅姨娘赶忙拿了帕子拭她额角的汗,嘴里念叨着:“跑起马来就没个完,这时候又不怕热了!”
段雀桐乖乖地任她擦,只笑着说:“姨娘,骑马特别痛快,如今我已经能在马上射箭了呢!明日我教你吧!”
梅姨娘嗔道:“姨娘的身子骨儿可受不了,你可也消停些吧!眼看着就及笄了,天天抛头露面像什么话?”
段雀桐只是笑看着她,却没说自己不再骑马。
如今中原地区受胡人影响,贵族女子骑马的也并不少见,只是青州毕竟是圣人故乡,是以才很少见到,出来后却是不一样了,穿着胡服出行的男女并不少,段雀桐上辈子就觉得骑马很威风,只可惜没有那样的机会,如今身边只有姨娘一人,再没有那些约束,她也就依着喜好来了。
不仅如此,她如今连凫水都学会了。段雀桐是个很有危机意识的人,技多不压身,若是真的遇到危险时也能多个保障。
【五原郡】
一列士兵正静静地等候在隘口,此时已经隐隐能够听到马蹄声,江展得到示意,带着一队人去了侧翼,随时准备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