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134章 臣以为然(求订阅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臣以为然(求订阅求月票)(1 / 3)

袁可立亲自登上了“破虏号”进行首次试验航行,这一次航行从煌夏造船厂出发,到金州的旅顺口,全程165海里,预计航行时间在十一个小时左右。

随着萧升把钟表这种东西推行开,二分之一时辰为一个小时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在北直隶地区大部分文人和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

毕竟报纸上也经常使用这种时间概念,“时分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千户以及以上的军官都会给配发一块手表,用来看时间。

虽然以大明现在的工艺,批量制作这种发条式的手表还是有些时间上的偏差,但是影响不大。

这东西在官僚士大夫之间也是非常的流行,价格不便宜,算是一种奢侈品。

对海上航行的人来说,时间更是重要,因此,煌夏钟表厂还特意制作了一种可以记录年月的钟表,以保证航行的人可以准确地把握时间。

随着一声悠长而巨大的汽笛声响起,破虏号高大的“烟囱”上面喷薄出白茫茫的蒸汽,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缓慢的移动。

开动这么一台钢铁巨兽,需要编制人员345人,破虏号的第一任舰长名叫“陈安域”,袁可立在新建立登莱水师之后,招募获得的一员人才。

陈安域先是在登莱水师服役,而后到造船厂学习并熟悉这艘战舰,终于在今天,以舰长的身份指挥这艘战舰出海。

破虏号的设计续航能力,也就是在煤柜满载煤炭的时候,可以达到4800海里,也就是连续在海上航行六个半月以上。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保守应该在六个月左右就不能继续航行了。

这种巨舰,才是远洋的依仗所在。

以破虏号的续航能力,完全可以到达美洲然后返回来。

不过考虑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如果真的要去往美洲,还是需要先摸一下航线,沿途建立补给站更为稳妥一些。

在万众瞩目之下,这头覆海蛟龙速度逐渐加快,快速达到了十五节的最高速度,然后稳定下来,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不使用风帆,这巨大的钢铁战船,真的动了起来,而且速度如此之快,远远超过了现在大明服役的船只的速度。

站在甲板上,袁可立看着那巨大的炮台,感觉到一阵的豪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