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投掷偏了一些,只是炸死了几个武士,却把毛利秀元险些吓趴下。
那个士兵发现扔歪了,于是再次尝试,这一次,尽管毛利秀元看到那黑色的手雷进行了闪避,还是被直接炸得皮开肉绽。
威风一时的长州国藩主毛利秀元就这么死在了战场上。
脆弱的扶桑武士在大明精锐士兵面前表现得不堪一击。
毛利秀元死掉之后,大量的扶桑士兵选择了投降,这根本不是势均力敌的战争,而是一面倒的屠杀。
不愿意为毛利家族殉葬的扶桑士兵,当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毛利秀元带兵五千人来阿武郡与明军交战,战死两千三百多人,投降两千二百多人,其余人逃走了。
水师陆战营趁胜追击,以几个愿意投诚,懂得大明官话的扶桑人为暂时的管理者,将各地纳入管辖之中。
赵传武率领的水师从丰浦登陆、马子渊则率领陆战营向大津进发。
又一天时间,接管了这两地,而后继续对剩余地方出兵。
袁可立等另外两路军队的战况和长门藩一路的战况大同小异,扶桑士卒在武器精良的高素质登莱水师攻打之下快速地溃败,各地纷纷被大明官军占领。
大明官军占领各地之后,没有对普通百姓烧杀抢掠,反而快速组建了临时官方组织,保证当地民生的基本正常。
他们只是针对那些反抗激烈的武士和藩主麾下的士卒,对他们赶尽杀绝。
石见,长门,安云三个藩国人口都不少,土地面积也是很大,虽然登莱水师在短时间之内攻下来这些地方,但想要彻底消化还需要时间。
而袁可立想到的快速掌控这里的办法,就是大量地启用那些“识时务”的扶桑人。
在收复辽东地区的时候,袁可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后金攻占的属于大明的城池之中,那些发展的比较好的,防御力量比较完善的,不是后金派遣主力守护的那些地方,反倒是汉人多的地方。
那些投降女真的汉人,深知自己的罪孽深重,为了不让自己失去在后金之中拥有的官位,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会用尽十二分的力气去压制汉人,对抗袁可立收复失地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