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需要加派人手。
尤其是钢铁。
在萧升没有到来之前,大明帝国钢铁年产量大概是十三万吨,虽然比不上强盛时期的十六七万吨,但也不少了。
毕竟,整个欧洲各国,包括俄罗斯欧洲部分,到18世纪铁产量大致也就在14到18万吨之间。
萧升来到大明之后,前期积累了一些资金,然后一手抓煤炭,一手抓钢铁。
使得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暴增,仅仅是崇祯元年一年之内,就生产了七十四万多吨钢铁。
进入崇祯二年之后,整个大明更是进入了“大炼钢铁”的时期。
火器,铁路,火车,钢铁战舰。
这些产业就是消耗钢铁的头等大户。
仅仅是一艘破虏级铁甲战舰就需要消耗钢铁一千三百吨!
铁甲舰钢铁消耗巨大,这也是之后大量建造穹甲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原因。
主要就是因为钢铁产量禁不住这么消耗。
其它的火车铁轨更是如此,甚至现在铁轨之间用的都是木头。
如今在大明只要是用煤矿和铁矿,就是等着银子往你的口袋里跑。
因为只要你产出来了,就会有人收。
铁道建设司和煌夏造船厂对钢铁有着无尽的需求,虽然他们对品质有要求,但也有专门做二次加工的厂家,可以接收那些小厂子炼制的焦炭和钢铁进行优化。
而后再卖给造船厂或者铁道司,依旧可以赚不少钱。
于是,那些小作坊也都被极大程度地利用了起来。
崇祯二年,蒸汽机被推广应用,大明正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的道路。
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工业化用了大概一百年,萧升和朱由检的想法是让大明在十年之内完成工业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