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勉强科举日常> 第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节(2 / 4)

方老秀才原本是不想讲这么快的,他觉得两个孩子应该先打好基础,可架不住两个孩子争气,把教过的那几本书倒背如流,又央求他接着讲下去。

不过,方老秀才还是放慢了讲课的进度,不断回顾考校之前学过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练习书法的时间。

方瑜的心里直着急。他知道大爷爷放慢讲课进度是为了他们好,但他就是着急啊,他就想快点学完立马考上秀才,这样家里的女孩子才有可能嫁到城里去。

他没有时间可耽误,女孩子结婚就是很早。大妮今年十八就已经结完婚生完娃了,二妮马上就十六了,最晚明年也就要出嫁了。接下来的三妮也快十四岁了,顶天能等他三年。四妮十二岁,五妮十岁,小六是九岁,小七今年八岁,小八是六岁。

这一溜儿下来的女孩都是他肩膀上的责任。他早一年考上秀才,就能多救一个女孩子

在古代,生活在农村和城里真的是天差地别。对于女性尤其是如此。

城里好赚钱,哪怕是个寡妇也能靠给人浆洗衣服安身立命。要是在农村,这年轻的寡妇几乎是无法好好活下去的。

在农村一个家里只有男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劳力,女人一天天虽然也要累死累活地干活,但这地却只能靠男人来耕种和保护。所以男丁少的人家天然就会被人欺负,所以农村的重男轻女习气更加严重。

方瑜在这边生活了好几个月,这些道理还是懂的,所以他才这么着急,一门心思就想着科举,然后靠自己的功名把家里的姐妹都带到城里去。

这是他早就计划好的,必须要实现的。

方瑜特意挑了个没人的时候,跑去找大爷爷说了他的想法。大爷爷听完后,十分欣慰,说方瑜这么小就知道关心家里,还能深谋远虑,真是难得。

之后,方老秀才也恢复了平常的讲课进度,不过对于练字的要求更高了,他对两个孩子讲了字迹和卷面的重要性,方瑜和方瑾也就拿出来更多的时间来练字。

练字就要产生纸张的消耗,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方老太太没少去镇子上给她乖孙买纸,这笔花销真是大,直接让方老太太削减了饮食支出。方家的饭桌开始寡淡起来。

至于桃花村那边的消息,程嫂子在方家吃得尽兴,回村后才嘴上的油滑不减,对着里正家的人就是一顿喷,把方家夸到了天上去。

程里正是个头发胡子都白透了的老人,当了四十多年的里正,在桃花村素有威望。他一直没有说话,就听底下的小辈吵。

二房媳妇想让自己家侄女嫁到大房去,所以各种挑刺。四房媳妇和五房媳妇喜欢看热闹,就两头说每没个定数。三房媳妇听得仔细,对喽,她大儿子今年也能说亲,要是方家姑娘好她就想抢过去。

程里正是个有智慧的老人,身边人在想什么他一清二楚。

“行了,田生媳妇,你先坐下。”程里正开始讲话,一大家子人都安静下来,程嫂子听里正点了她的名,更是如小鸡仔一样缩了回去。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随便的好亲事

“方家的那位秀才公我见过,是个不错的人,早先还在镇子上开私塾呢。”程里正拄着拐杖,慢条斯理地说:“只是老大家的你不该让田生媳妇去跑这一趟。田生媳妇,你这回可给我们老程家丢大脸了。”

程嫂子被里正点名批评,满脸的惊恐和不服,想要为自己表功:“里正,还请您老人家明鉴,我这一大早就替您家往凌河村跑,快天黑了才回来,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哼,你头一次上方家的门,有什么交情,还留在人家里大吃大喝,真是丢人现眼。”程里正重重敲着拐杖,呵斥道:“你回去吧。这事我会和田生讲的,你以后也别出去丢我们程家人的脸了。”

程嫂子急得直掉眼泪,可又不敢在里正家里耍赖,只能抓着里正家大儿媳妇的手求道:“我是替你去办事跑腿的啊,你快帮我说话啊!”

大儿媳妇不敢说话,只好撇开程嫂子的手,装作听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