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想了想,摇头:“赵里正和方族长有对立才好,两家可以相互监督,不会一家独大。”
“咱们家的人只有大姐你一个常回村里,要是权力集中到方族长手上,他肯定会从族学里中饱私囊的。”
方瑜不相信人性。人性也禁不起考验。
凌河村里留下来的方姓族人其实和方瑜方瑾这支离得比较远,都快出五服了。而且方姓本身在凌河村里就算不上大姓。
方瑜可不愿意让方族长那家人打着他的名义在村里横行霸道。
到了中午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用了顿素斋,然后各自离开都去忙了。
快到傍晚时,方瑜收到了京城的来信,是冯婉和乐妍写来的。
冯婉在信里写了孩子们的情况,还有京里最近新发生的奇闻怪谈。冯婉特意问方瑜和美臻什么时候启程回来,说宫里的皇后和公主派人来问过了,说美臻不在就催她写新话本,她又实在没法dú • lì完成一部作品。
看完妻子的信,方瑜都能想出来她苦恼皱眉的小模样。
他把美臻叫来看信,然后又打开乐妍的信。
乐妍的信里写的就都是启明星大剧院的事了,结尾处还特意夸了方华这孩子一大段,说方华写的新剧本是又快又好。
美臻看完信,说:“二姐写了半个不错的话本,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收尾了,我倒是可以把后半段编出来,算作我俩的合写。”
“二姐写了话本?”方瑜从来没听说过这事,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美臻说:“二姐怕写不好惹咱们笑话,就偷偷在晚上写。要不是我前几天临睡觉之前找她去聊天,还发现不了呢。”
对于家里姐妹们的进步,方瑜是极其喜闻乐见的。他当下就忍不住了,带着美臻直接跑去找宜文要来话本仔细看。
弟弟在读她写出来的故事时,宜文有些坐立不安,还有些不自信。
宜文没白抄写那么多的话本子,她写出来的句子段落虽然没有太多的文采,但都十分流畅,也没有语法错误。这就已经很难得了。
宜文写的故事几乎就是她前半生的自传。
主角是个叫小秋的农家姑娘,出嫁后刚开始的新婚生活很甜蜜,后来才发现丈夫是想占她娘家的便宜,然后就是娘家长辈怎么对付婆家人,再然后就是丈夫逐渐不养家,女主角怎么靠着娘家帮衬织布抄书赚钱养自己和孩子。
方瑜从这个故事里看出了女性dú • lì思想传播的可能性。
他兴奋对宜文说:“二姐,我都忘了你的经历了,你的故事才最有可能激发启迪女性读者呢!”
方瑜和宜文、美臻讨论了两个时辰,最后才敲定后半段的故事走向。
方瑜为了给剧本加戏,让女主角直接生一对龙凤胎(这样女主的丈夫不赚钱养家才会更令读者气愤)。
他还让宜文把故事里女主角娘家的经济条件降低些,不能给女主角提供太多的帮助,女主儿子读书的费用要由女主来承担。
这样才好引出来更多的市井故事,同时衬托出女主养儿的不易和艰辛,展现出女主的高尚品质。
为了供养儿子读书,女主光织布和抄书赚的钱还不够,女主还要养鸡进城卖鸡蛋。
女主在教育女儿上也要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要鼓励女儿读书写字上进,还要教导她dú • lì自主、自尊自爱和加强体育锻炼,告诉女儿遇到危险能跑就跑。
宜文对这点改动没有异议,完全听弟弟的意思,当晚就和美臻一起进行小范围的改动。
之后的几天里,美臻和宜文合作写后半段的故事,方瑜也时常过来一起讨论故事情节。
三个臭皮匠,这种事有时也是如此。
三个人在讨论中获得许多灵感,又轮流执笔赶着写,一个白天能写出一万多字,这速度真是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