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勉强科举日常> 第11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节(2 / 2)

先皇后和她前后脚诊出喜脉,只比贺贵妃生下来的二皇子也只比当今的太子小一个来月。

这样的次子自然成了东宫嫡妃的眼中钉。

贺贵妃不敢懈怠,将儿子身边管得比铁桶还严,保着孩子一路健康成长。

先皇后也真是能沉住气,等到贺贵妃生完二胎儿子也没动作,一直端庄贤淑,处事公平,赢得了皇家公婆丈夫的信重。

最后二皇子是因为吃点心时噎住闭气没救过来夭折的,而那点心还是贺贵妃这个当娘的亲手喂给孩子的。

先皇后清清白白,贺贵妃受了责骂和刺激,很长时间都精神恍惚,自此失了和熙帝的宠爱。

贺贵妃总觉得是先皇后害得她儿子,可是她又实在没有证据,又是时过境迁,这件事的真相就成了迷案。

贵妃从回忆中惊醒过来,再次坚定了对先皇后母子的恨,宝贝地看着她剩下来的唯一儿子赵王,心疼地说:“你多补补,这七天下来,可把我儿累到了。”

赵王是个英俊聪慧的青年皇子,心有志向,因此并不会觉得累,他还想在祭祀中表现出孝顺嫡母的美名呢,每日做戏时都很投入。

“瘦点憔悴些好,这样才能显出儿臣的真心来呢。”赵王低声笑道:“等这边完事回去见过父皇再补不迟,母亲不必为儿子挂心,我脸上扑了些暗色的粉,是王妃的好主意。”

“裴氏是个好的,回头我替你赏她。”贺贵妃满意地点头。

自此,皇室的暗斗开始抬上桌面,其威力逐渐显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与京中其他部门相比,翰林院还算平静,在掌院学士的带领下,大家把文人的清高孤傲发扬光大,每天就是听皇命,皇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皇帝没有说过的事坚决半丝不管。

方瑜这时才庆幸自己没有调到实权部门去,要不然根本就没有办法如此中庸。

作者有话说:

好久不见的白天更新!希望我以后能早早更新,开心!

第173章善变又神秘的皇帝

之后的几个月里,和熙帝对太子的态度反反复复。

一会儿想起从前的父子深情,他就多多地给太子赏赐,什么金银珠宝啊、美玉古玩、美女丝绸、香车宝马啊,通通都有。

一会儿,和熙帝又在夜晚重新温故了那个可怕的噩梦,心里泛起了嘀咕,对太子的看法又开始转坏,进而易爆易怒,有丁点小事就要迁怒到太子头上。

周恒被折腾了这么多日子,心情都有些麻木了,对所谓的父子情也不抱希望,他不再想着要探究父皇突变的原因,直接就开始寻求方fǎ • lùn。

他的妹妹宁平公主一直很得父皇的宠,他就和妹妹商量了一番,让妹妹在适当的机会在父皇跟前多说说他孝顺的事迹。

与此同时,他开始每日给父皇抄经祈福,还交待手下的人暗中搜寻美人,到时候给送到皇上身边替东宫说话。

最是无情帝王家。

周恒又在御前挨了责骂,心里有惊惧恐怖,也堵得慌,便默默把这句话念了九遍。

紧接着,赵王和齐王得到了重用,前朝也开始有了立继后的呼声,有几个潜藏在朝中的“赌徒”递上折子,只为求那泼天的富贵。

其中,贺贵妃的呼声最高,何贤妃也是旗鼓相当。

对于此,太子周恒真是恨不能将这帮没有尊卑纲常的畜牲通通砍没,只是身在储位,上有皇帝压着,他只能隐忍。

和熙帝靠在龙椅上,紧抿着嘴,把主张立后的折子都挑出来摊在书桌上,眉头凝住。

丹青小心翼翼地书房外通传道:“陛下,宁平公主求见,公主还说带了一个保准能令您龙颜大悦的宝贝呢。”

和熙帝揉揉头,声音没有什么起伏,说:“宣她入内。”

宁平公主牵着一只白底带黄的哈巴狗进来,笑意盈盈地向父皇行礼问安。

“不是说你给朕带了宝贝来。宝贝呢?”和熙帝勉强提点精神,和女儿打趣道:“欺君可是大罪呢,你要是没有宝贝给朕,朕就罚你的奉银。”

宁平公主笑道:“这只小狗就是宝贝儿,特意来给您耍宝。喏,宝贝儿,转个圈,对,好狗,再翻个牌。”

公主还自带了表演道具,她手上还提着一个中间可以来回翻转的木牌,正面刻着福禄寿禧,反面雕着圣寿万年。

这只名叫宝贝儿的小哈巴狗在主人的指令下扒拉木牌,把另一面的祝语翻过来。

和熙帝笑了三声,对丹青说:“赏这宝贝几根肉骨头吧,快带它去吃。”

丹青麻溜牵过狗,退出内殿,在外面装木柱子。

宁平在和熙帝的几个儿女里长得最像他,故而皇帝会多偏爱她几分。

父女两个叙了几句闲话,就转入了正题。

皇帝问女儿:“外面那些事你都听说了吧,朕问你,你觉得父皇应不应该再立个皇后。”

宁平正是为了这件事而来的,她要帮大哥稳固住太子之位,否则他们兄妹三人将抛尸荒野。

她谨慎地答道:“立后之事,全赖父皇圣裁。”

和熙帝玩味地笑问:“那现在朕问你,贵妃和贤妃,朕要立哪个为后?”

宁平不再犹豫,果决道:“父皇所立的皇后必定是十全十美的女子。父皇可以广选天下贤女孝女,优中选优。”

和熙帝到底也没真糊涂昏聩,虽然对太子不好,但这天底下也只能有他一个人可以责备太子。

“行了,退下吧。朕也乏了。”当皇帝的大抵都喜欢装神秘,他也没给过来探话的宁平表示什么态度,宁平就只能压住满肚子的揣测退下。

又一次大朝会,方瑜站在五品官的队伍里,听着太子、赵王和齐王所代表的三个派系之间的嘴仗和扯皮,尽量缩小自身的体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