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春看了一眼郭东,接着说道:“我知公子对火器颇多钻研,若是交战双方使用火器,射程则最为关键,阵型宜散不宜聚,但还是那句话,阵法因势而异,并非一成不变”
“若是骑兵呢?”
“骑兵讲究水无常形,兵无常势,骑兵就一个快字,来去如风”
郭东只是问,方立春识字,应该能看懂《孙子兵法》这类的兵书,而且他肯定看过,答的倒也中肯。
郭东跟方立春说了自己的计划,问方立春愿不愿意到枪骑兵来,方立春果然愿意。
郭东又问了些明军军制的问题,方立春是军户,本属卫所军,但他身在的辽东,又是边患最严重的的地区,彼时卫所军已名存实亡,辽东实际上多是营兵制。
方立春所言,加上郭东前世在网上了解到的,对此时明军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有了个完整的画面。
军和兵并存,是有明一代独特的军事制度。
所谓军,便是卫所军,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乃至最高机构、五军都督府。
兵是指营兵,由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最高管理机构是兵部。
卫所军有点类似后世的建设兵团,且耕且战,这是在和平时期,但宣德以后,边患日棘,为应付战事,临时的营兵逐渐成为常态,边患严重的地方,卫所军反而名存实亡,比如方立春,他本属卫所,到后来,就成了兵,其所在的营,归总兵节制。
但终其一朝,卫所军在一些地方始终存在,比如因为漕运,淮安府境内的卫所就一直存在,直到明朝灭亡。
两人正谈着,卢寅时到了,一进门便抱拳道:“公子,我一听说公子要拉起一支郭家军,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哇。”
“不是郭家军,是孤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