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个晴天,但气温很低,有北风,风吹在脸上、手脚,寒冷刺骨。
郭东和雷武骑在马上,一早便要出发,沈三也要跟着去,说这是尤素卿的交待。
“我有这个,就算遇上几个小毛贼,也是不惧。”
郭东指的是他怀里的shǒu • qiāng,沈三见郭东执意不肯,便不再争辩。
郭东和雷武打马疾驰而去,两人沿着山脚下的山路,一路往南走。
途径养马场,郭东只是看了一阵,并没有下马,方立春这几日会派人来接手养马场。
郭东倒是记起一件事,尤素卿说过,郑家和海上飞做私盐生意的据点在养马场,但上回放火烧养马场,郭东却没发现有一丝盐的痕迹,海上飞应该在附近还有据点。
西山,却在东边,这种叫法,让身在梅镇的郭东有了方位错乱之感,西山只是沈家堡人的叫法,梅镇的人一般叫‘东边的长山’,到了北边,还有叫打虎山的,而南边也有叫龙口的,指的都是同一座山。
从东边山上下来的水头不少,要么水量不够,要不缺少建厂的空间,都不太适合建水车。
山脚下,有人工开挖的沟渠,是当地人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多是南北走向,几乎没有落差,也没有建水车的地方。
约摸往南走了十几里,山路向西拐了一个急弯,往西走一段,又拐向南,光线突然明亮起来,太阳就像突然跃上了天,已是日上三竿的时辰。
这里便是所谓的龙口了,东边的山势矮了下去,原本平坦的西边,反而变成了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从远处的角度看,确实像张开的口。
此处有东、西两条河沟,西边的河沟上有道桥,外观呈黄褐色,黄桥因此而得名。
过了桥,两边的河沟交汇在一起,然后向南流过很短一段距离,便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泥滩之中,泥滩以东便是海。
两人过了桥,看到前面的泥滩上有不少人在挖泥螺,远处还有人划着小船在捕鱼,梅镇集市上卖的海产便来自此地。
河沟交汇后的水面、最窄的地方也有五六米宽,这么冷的天,又不可能涉水过河,郭东要去东岸,只能雇一条小船。
郭东便冲着来往的小船招手,一个老汉划着船过来,老汉一听有银子挣,便满口答应,说好下午过来。
东西两道河沟的水量、落差都很理想,平地也能开拓出来;交汇之后,目测水位也有落差,但水面太宽,水坝的工程量太大,郭东又没有水泥,技术上是个很大的挑战,反而不能建水车。
两人用随身携带的绳索,开始丈量,需要收集的数据很多,河沟有多宽、水有多深、彼此距离、地形情况、土质情况、周围的植被等等,两人爬高走低,很快便到了中午,两人吃了些干粮,下午老汉如约划着小船过来,两人又乘船到了东岸,一直忙到傍晚时分,郭东才算满意,有了第一手详实的数据,便可以核算工程量和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