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节(2 / 3)

小年轻不满也没辙,只得走了。

其他面试人员见没戏,也只得跟着走了,头一批面试者走了后,很快又吸引来很多面试者。

连着好几天,杜向东都到店铺边盯着装修边招人,不过也仅招了些基础岗位,但会计、采购却是一个没找着。

现在81年,虽说改革开放政策下来也好几年,但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据说南方那边发展的还不错,但北方这边就相对缓慢了,因此这时相对私企来说,大家还是觉得国企更加稳定,极少有人辞职离开国企到私企上班的,哪怕有的厂子效益并不好,工资也没私企高。

杜向东本来想到a市报纸上打广告,可跟叶箫提过之后他又转变了想法,叶箫说:“大报纸广告费贵,小报纸没什么人看,不划算,我看还不如到学校去招。”

杜向东一想也是,就到财会学校招了两个刚毕业的新生,这年头毕业会有分配工作,许多人听说他是私企都不乐意来,他只得提高待遇,直接开出月薪100块的高薪,干好还会有奖金,年底会有红包等等。

虽说手段直接了点,但好歹招来了两个人,两人在财会学校成绩都还不错,杜向东面试后让他们一个做会计负责查账,一个做采购,跟着叶箫。

叶箫看终于招上来了,自然没啥意见,带着新来的采购一块先跑货源。

杜向东接着又在五金厂订购一批货架,在塑料厂订购了一批可拉式的塑料篮,他还想订个摄像头,可找食品厂邱副厂长打听后才知道这时还没有这些东西,他无奈只得多招了几个防损员。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钱几乎花出去一半了,叶箫这些天联系货源也是每天都在往外交押金,只短短一个月只出不进,两人都有点受不了,都想赶紧把超市开起来。

转眼入了秋,街边树上的叶子泛了黄,天气也转了凉。

不过天虽凉了,但周末的信义大街却比平时要热闹一倍不止,许多人\流连小摊挑捡着合自己心意的便宜东西,周奶奶也拉着闹腾不休的小孙子在玩具摊上看玩具。

老人节俭惯了,即使摊位上的玩具最贵也就是几毛一件,她也觉的贵的很,还不如自己做的,但孙子一直闹腾也没办法。

正挑着呢,就听到不知谁喊了一声,“送鸡蛋了,隔壁街有个店送鸡蛋呐!走走走,快去领鸡蛋呐!”

这么一嗓子下去,好多人都四处张望,然后跟风似的一块去了隔壁街,周奶奶一听有送鸡蛋的,刷的一下就把手里的东西扔回摊位,拉着小孙子就跟着人、流一块跑。

第127章

周奶奶带着依然闹腾的小孙子来到仁善街,街中心一家店门口果然热闹非凡。

市民将门口围满,里面一个小年轻正拿着个话筒在那说着。

“今天咱们乐家自选商场正式开业!前三天店内所有东西通通八折,咱们店商品齐全,油盐酱醋调味品,洗脸盆茶缸子日用品、点心饼干等食品应有尽有,来了咱们乐家,一站全买齐,每位顾客进店就送两枚鸡蛋,买东西凭购物小票还可以参加抽奖和满减活动,欢迎大家选购!!!”

小年轻字正腔圆的说完,就侧身让开门口,大家伙就纷纷往里进了。

这人说了一大堆,周奶奶很多都没听明白,但送鸡蛋是听明白了,跟着人群呼啦啦就往里面走,进门就在售货员引导他们排队领鸡蛋,很快就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几乎排到店铺最里面。

周奶奶因为在人、流后头进来,自然就排在了后面,她百无聊赖看向四周。

只见四周全都货架,架上摆着各种货物,真的跟那个小年轻说的一样,货架上吃的用的什么都有,她左手边一排架子上就是放着各种油盐酱醋,跟她家附近的百货店不同的是,百货店的这些都是散装的,要多少称多少,买前要拿着瓶子罐子盛。

这里的都是包装好的,有的袋装有的瓶装,她看了个瓶装酱油,上在写着500克,她不明所以的问前头正在看搪瓷缸的一个小年轻,对方告诉她这个相当于一市斤。

这她就明白了。

再看了下价格,两毛五一瓶,比散装要贵五分钱,她撇着嘴刚要放回货架,这才注意到货架上还有一个价格,而且字要更大一点,写着八折价两角钱。

她这才想起来之前那个小年轻说啥开店前开店优惠啥的,她眼睛蹭的一下就亮了。

优惠后跟散装一个价,但却白得一个玻璃瓶子,这瓶子也能卖个几分钱呢,有便宜不占怎么行?

于是没一会儿,她手里就多了两瓶酱油、两瓶醋、一罐甜面酱等等,抱了满怀的东西,脸上还喜滋滋的,这时有售货员过来送篮子,“大娘,您抱着怪累的,把东西放在这个篮子里,这样拉着就行。”

周奶奶一看果然篮子上有个拉杆,她想问这个篮子多少钱,不过既然没说价应该就是送的,再看前头排队有拿了东西的,旁边也有售货员送篮子过去,她顿觉占了天大的便宜,赶紧把东西一股脑往篮子里放。

队伍很快往前排,她又在‘自家’篮子里放了不少日用品,反正便宜,这些东西总是要用的,又坏不了,多买点也没什么,队伍往前,她很快领到两个鸡蛋,又见前面人不出去还往里走,这才想起这二层小楼以前食品公司卖饼干糕点的,这里有二楼。

又听售货员说楼上还有日用品,价格也挺便宜的,她一想就拉着篮子和小孙子往楼上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