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逍遥章> 第30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3节(2 / 4)

她只好强忍着想哭的冲动,用力点头:“郡主说得是。”

“嗯,你认同就好,说说吧,你丈夫家里的事,比如他是哪里人,父母兄弟都是做什么的,只要是他家的事,有多详细就说多详细。”

孙氏还以为华静瑶会问她发现尸体的事,没有想到问的却是丈夫的亲族。

她稳稳心神,按照华静瑶的吩咐,把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小妇人的夫君不是京城人氏,他是扬州人,小妇人与他议亲时,他就已经在京城了。他说他家里是做绸缎生意的,有一家挺大的铺子。有一年走水,半条街的铺子全都烧了,他家的铺子里卖的是绸缎,绸缎遇火就着,刚巧那时铺子里新囤了一批货,也被这场大火烧得精光。他自幼父母双亡,是跟着兄嫂长大,兄嫂葬身火海,他因为留在家里温书逃过一劫,那次之后,他家除了三间祖屋便一无所有了。他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他有个同窗在京城给人做幕僚,写信邀他过来,他也正想离开那片伤心之地,便卖了祖屋来到京城。”

孙氏顿了顿,继续说道:“他来京城原本也是想去做幕僚的,后来遇到几个同乡,也不知那些人和他说了什么,他便打消了做幕僚的想法,他那时租的是小妇人娘家的房子,小妇人娘家只有小妇人一个女儿,原本是想要招赘的,他有秀才的功名,又是家里唯一的血脉,自是不能入赘,小妇人的父亲却也是看上这些,觉得他有功名,又没有了亲人,成亲以后定会对岳家亲厚,便将小妇人许配给他。”

孙氏说到这里,眼圈儿又红了,她用衣袖拭拭眼角,接着说道:“这处宅子是小妇人的陪嫁,连同白老爷家的差使,也是小妇人的父亲让人给找的,小妇人的娘家虽然只是开油铺的,可却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城里有房有铺,乡下还有田地,自是不用他养家糊口。可他无意科举,又是个有骨气的,不想靠岳家养着,便在家里替人抄书。小妇人的父亲听说以后,便四处打听,听说白老爷家里要请西席,便托了人把他推荐过去。白老爷虽是商户,可对他非常敬重,每年有二十两的束修,笔墨纸砚随用随取,又包了四季衣裳和每日三餐,这几年来,除了这处宅子以外,我家的花用大多全是由他束修而来,小妇人娘家虽然也有贴补,但是大多都是花在小妇人自己的穿戴上,因此,小妇人的父母对他非常满意。”

孙氏叹了口气,说道:“小妇人对夫君本家的事,所知有限,夫君自从来到京城之后,便再也没有回过扬州,京城里的江南学子有很多,彼此都能攀上关系,因此,夫君在京城也并不孤单,偶尔也会去参加诗会茶会,但他洁身自好,从来没有传过风流韵事。郡主或许不信,但这是小妇人的父亲让人去查过的,有一次他去参加诗会,刚好小妇人的表哥也在那家酒楼,看到有女伎出入,便告知了小妇人的父亲,小妇人的父亲花了银子请人去查,最后查出我那夫君从没与任何女伎有过牵扯。”

第五七一章题海战术

孙氏的叙述之中,官秀才如清水一般洁净透明。

华静瑶却没有纠结于官秀才的人品,她问道:“除了死去的兄嫂以外,官秀才还有其他亲戚吗?”

孙氏点头:“官家是扬州人,亲戚自是有的,只是全都在南边,夫君与他们并不亲厚,平日里也没有走动。”

“全都在扬州?你确定吗?”华静瑶问道。

孙氏忙道:“小妇人确定。”

“当年让你夫妻来京城的那位同窗姓甚名谁?在哪家府上做幕僚?”华静瑶又问。

孙氏摇头:“那时小妇人与夫君尚未成亲,小妇人也只是听他提起过,并没有细问,因而并不知晓。”

“你夫君平时回家的时间固定吗?比如三天一回或者五天一回?”华静瑶紧紧盯着孙氏的眼睛,孙氏的眼睛又红又肿,兴许是哭得太多,眼皮发酸,她的眼睛一直半垂着,看着面前的砖地。

“大多时候是固定的,五天回来一次,只有极偶然的时候会有改变。”孙氏说道。

“为何要五天一回,而不是三天或者七天?”华静瑶的每一句问话,几乎都是在孙氏刚刚说完,她便马上提问,如同紧追在后的蛇,令人避无可避。

果然,几个回合下来,孙氏的心绪渐渐乱了,她的手紧紧扯着裙子一侧,然后又松开,接着再扯。

“前两年夫君回来的日期并不固定,从前年开始才改为五天一回,因为白老爷家的两位少爷,每隔五日便要去和凤阳书院的苗先生学画,所以每隔五日,夫君便有一天空闲,他会在前一日的晚上回家,在家里住一天,次日晚上天黑之前再回去。”

“凤阳书院的苗先生?”华静瑶想起一个人来,问道,“是苗红吗?”

孙氏摇头:“小妇人只是听夫君提过苗先生,却不知苗先生的名讳。”

华静瑶嗯了一声,让小艾去叫了史乙过来,道:“你带人分头去把白家胡同的白老爷,连同白老爷的两位公子,还有凤阳书院的苗红全都请过来,客气一点,我们是请他们帮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