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御书房里还算和气年轻天子和三位亲信大臣其乐融融,研习周礼批改奏章,举手投足之间畅谈未来的美好光景,畅想着削藩成功后天下大同的局面,但随着北平那个燕王的抗争,这种和谐渐渐地被烦躁所打破。
眼见齐泰加入了黄子澄阵营,道尽了朱棣的异心,诉说着削藩拖延的后果,朱允炆心里的天平也终究朝着在今年内了结燕王倾斜齐泰是兵部尚书,动兵强行镇压削藩一事,还是得考虑他的意见,他既然说不出三月朝廷就可以实现对北平的彻底镇压,将燕王朱棣绳之以法,这样的结果,朱允炆还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至于削藩最坏的后果御书房里的几人不是没想过,但没有谁会觉得朱棣能翻起多大的浪花,顶多是损些朝廷的颜面,给北边添些麻烦,朝廷毕竟是朝廷,哪里是一个藩王所能撼动的?
气氛都到这儿了,作为天下之主,再沉默下去也不太好,朱允炆点点头安抚下三人,酝酿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起身义正词严地指责一番朱棣,重申削藩的重要性,然后借着齐泰带来的证据定下不日动手的结论时一个小太监扑通跪在了御书房外。
这一跪打断了朱允炆的蓄力,他怔了怔,恼怒地吼道:“怎么回事?!”
大概是受到了当年皇祖父严令宦官不准干政的影响,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允炆将这句话奉为了金科玉律,对于这些低贱的宦官,朱允炆是向来不把他们当人看的,如今在宫里御书房和寝宫当值的宦官,无一不劳累无比地位极低,动辄被打骂也就算了,要是遇上朱允炆心情烦闷的时候,命莫名其妙丢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就像之前只是因为多说了句话就被杖毙的某个年轻宦官一样
跪在门外的宦官身子抖了抖,知道自己惹了天子不喜,之前那些宦官的下场还历历在目,他赶紧五体投地,声音越发尖利:“陛下,魏国公求见!”
这句话倒是成功地转移了朱允炆的注意力,毕竟之前自己还在和亲信商量怎么收拾他的姐夫对于徐辉祖这个人,朱允炆一开始是有些警惕的,毕竟中山王府极为显赫,燕王妃周王妃可都是他的妹妹。
但周王的事情过后,朱允炆就彻底对他放下了戒心,而且深信他是那种能为自己分忧的忠臣。
因为周王一家被贬为庶人的这件事情后头,就有徐辉祖的影子。
和三位大臣对过视线,朱允炆靠回了椅子:“宣!”
他的目光扫过那个如蒙大赦的宦官,内心深深的厌恶又涌了上来:“换个人去。”
“把他给朕拖下去,杖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