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国门死社稷,此谓汉之脊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国门死社稷,此谓汉之脊梁!(3 / 4)

原来…

原来这支秦军在守边关。

这下子…天子刘宏明悟了,羽儿写给桥玄、荀彧的信笺是什么…

看来…是战是和!

羽儿一早就有了判断。

“听过这封信笺,袁太傅以为如何?”

荀彧询问袁隗…

“我…”

只吟出了一个字,后面的话像是哽咽住了…无法开口。

此时的袁隗目光冷凝,他有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

“袁太傅是主和吧?所以…柳太守就请荀某在这德阳殿中送给袁太傅这么一套秦朝的官服…让袁太傅去品评一番,去回忆一番,同样是对付胡虏,汉缘何就比不上秦?汉人的脊梁难道就矮了秦人一筹么?”

这…

袁隗心情沉重。

“咳咳…”就在这时,桥玄轻咳一声,也迈出一步。“是啊,秦王朝能如此抗击匈奴,我汉王朝也不逞多让,武帝时就是有烈侯卫青、冠军侯霍去病横扫匈奴,恢复西域风采,这乌桓…还是冠军侯顺手将一支‘东胡’后裔迁到此乌桓山下!”

“后面,明帝朝时期…更是提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还有那‘十三将士归玉门’点燃了我无数汉人胸腔中的火焰,可如今…到陛下这一朝,却只能倚靠‘赎买’,用金钱、布绢、粮食防止乌桓进犯!呵呵…”

讲到这儿,桥玄冷笑…“依袁太傅之见,我汉人的脊梁与傲骨,只剩下要‘和谈’了么?大汉几百年的荣光,要因为这一次的和谈而毁于一旦?哼,乔某只知道大汉素有大胜之后的‘和谈’、‘和亲’以彰显天威,决计没有依靠‘和谈’去逃避战祸的道理!”

言辞真切…据理力争。

蔡邕适时也站出一步。“陛下,南阳柳太守这封信也唤醒了臣,臣方才意识到…胡人没有读过书,他们从小生活在草原,他们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如今这次他们南下寇边,我们以和谈收场,那下一次…他们就会以为大汉懦弱可欺,而肆意的欺辱大汉!”

“鲜卑缘何敢年年秋季寇边劫掠,不就是因为边陲的放任与纵容么?已经有了一个鲜卑,难不成,袁太傅还要让边陲再多出一个乌桓的隐患,年年以巨额粮食、钱粮换取大汉之安…如此大汉,莫说与秦王朝比,就是高祖皇帝、汉武皇帝在天有灵…也…也会痛心疾首吧?”

又是一番言辞真切!

听到这儿,袁隗再也忍不住。

“这太疯狂了!”

“你们可知,我大汉调不出兵马!若是并州的边防军迁往幽州,那鲜卑南下劫掠?谁人去挡?”

袁隗气的面红耳赤。

“你们就能保证,若是开战,我大汉就一定能战胜乌桓么?”

“不能保证!”荀彧张口道:“可…汉帝国如此庞大的疆土,对付一个夹缝求存的乌桓,都如此怯弱,那日后…会有更多的胡虏轻视大汉,掠夺大汉…”

讲到这儿…荀彧拱手朝刘宏一拜。

“陛下…可看到了南阳柳郡守信笺中提及的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

刘宏一怔,还没反应过来,荀彧的话已经托口:

“不割地;”

“不赔款;”

“不纳贡;’

‘不和亲!”

“守国门,死社稷!”

“此谓——汉之尊严!”

随着荀彧这一句话以高昂的语气喊出。

别说是天子,就连整个朝堂都为之动容。

尽管…各氏族出于各种原因,许多不赞成与乌桓开战…

更因为三年前夏育、田婴率领的北伐军葬送在塞外…十不存一。

很多朝臣不愿意与胡人作战!

可…

偏偏,当荀彧这么一番话,不…是当柳羽撰写在信笺上的这一番话传出。

每个人,仿佛感觉有一股气从脊椎逆行而上,直达脑脊,使人产生莫名的激动,激动的浑身都要颤抖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