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贵等人刚刚见识过宋王氏发脾气,这会儿看她面带喜色,各个心里忐忑,连问都不敢问,只能埋头吃饭。
倒是刚回来的宋大庄不明所以,见宋王氏自顾自地笑,忍不住问道:“孩儿他娘,你这是咋了,有啥好事儿能让你高兴成这样?”
宋王氏回过神来,瞪了宋大庄一眼:“家里有啥好事你不知道?明儿就是全哥和安安的百日宴,你不高兴啊?”
虽然签了契纸,摁了手印,可宋王氏还有点儿不敢相信,而且那“几亩”地,她已经准备将来留给全哥和安安了,所以并不着急跟宋家人说。
等着官府的红契办下来,这些田地真真正正地归到她的名下了,她再好好琢磨怎么跟家里人说。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把两个孩子的百日宴办好。
宋大庄不明就里,闻言笑道:“那倒是,咱家好久都没有这么大的喜事了,是该好好庆贺庆贺!”
接着大家就商量起明日接待和宴席之类的事,宋家人没有城里生活的经验,生怕办不好明日的宴席,要是失了礼数丢了脸面可就难堪了,所以大家都十分细心。
云初听着话题被岔开,才暗暗松了口气。
要是宋王氏当众问起来那庄子的具体情形,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如果不说实话,可谎言早晚有被拆穿的时候,但如果说了实话,现在县衙还没盖印,她又怕宋王氏反悔。
宋王氏主动瞒过去,那是再好不过了。
等到红契到手,宋王氏就算想还给她也还不成了。
大家把百日宴的事情都商量和安排好,便都早早回房歇下,预备养足精神明日招待客人。
次日一早,大家起来就各忙各的,今日家中有喜事,宋福和宋刚就不再出去赶车了,宋诚和宋柳氏也没出去摆馄饨摊,都留在家里帮忙张罗。
打开大门,没一会儿的功夫,常家一家三口就带了下人来了。
常太太先奉上自家准备的礼物,两个孩子各一套绣花锦缎做的衣裳,金锁和银项圈各一个,还各有一个厚厚的红包。
常家与宋家是邻居,常琳和云初的关系又亲厚,所以礼物准备得格外贵重。
不止如此,常太太考虑到宋家刚搬来没多久,办喜事只怕人手不足,还带了齐妈妈等日常管事的媳妇婆子等人过来,帮着宋家人招待客人,端茶送水,还有去厨下帮忙的,常琳还特意带了两个会写字的大丫鬟过来,帮着宋家人写礼单。
如此安排,宋家人就轻省多了,对常家人感激不尽。
很快送礼的人就络绎不绝地来了,谢家再次送了一份厚礼,街坊邻居得了消息的,有空儿的便过来喝喝茶水说说话,没空儿来的也让下人送了礼物过来,大多是虎头鞋、拨浪鼓、布匹尺头等孩子能用得到的小玩意儿。
和道济堂同一条街的几个铺子东家也派人送了礼物,多半都是直接封了个红包,也有送金锁或玉佩的。
云初的病人有知道消息的,也送了礼物和红包。
宋家人原本想着他们在定阳县认识的人不多,两个孩子办百日宴不过是街坊邻居凑在一起热闹热闹罢了,没想到这么多人来送礼,常琳的两个丫鬟写礼单忙得连头都顾不得抬。
让云初惊讶的是,连从未谋面的杜家也送了一份厚礼过来,那杜家的管事对云初极为尊敬客气,还为杜老太爷因为卧病在床不能亲自前来而连连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