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将军可能是心中还有芥怀,所以才会如此。但是二将军毕竟和大单于是亲兄弟,到了危急时刻自然会向着大单于。”刘聘苌心里犹豫了一下,选了些好话说。虽然他很想把自己心中的猜想说给刘悉勿祈听,但是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让刘悉勿祈更添烦恼。刘聘苌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说服了自己,刘卫辰再怎么也还是大单于地亲弟弟,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希望二弟能早日振作起来,复兴匈奴地大业艰难长远,如果我不能完成。我希望二弟能继续接过这大业,也只有他能接过这重任。”刘悉勿祈无比沉重地说道。
刘聘苌听到这里,不由一时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但是最后却没有继续开口,只
悉勿祈一起沉默在无尽的空寂中。
“多谢刺史大人如此信任在下!”拓跋什翼健接过谢曙递过来地书信,刚看完两眼便浑身冒冷汗,最后不由地对谢曙深深施礼。感激不尽地言道。
“我相信总管大人。也更相信大将军。大将军既然能够让总管担任漠南东道行军总管。统领朔州、漠南府兵,行讨伐刘贼之权,自然是对总管大人地忠诚信任不已,我等又怎能庸人自扰,中了刘贼的奸计呢?”谢曙拱手回礼道。
拓跋什翼健暗中舒了一口气,幸好这朔州刺史谢曙深明大义,而且是个睿智之人。要不然就凭这份密信能立即停了自己职权,押解回长安问罪。
想到这里,拓跋什翼健不由对平城里面的刘悉勿祈咬牙切齿,这个竖子,真是歹毒,真正是想害死我吗?当初起兵的时候怎么就不见你有这份聪明劲?当初你要是一起兵立即向北,直入漠南漠北该多好,那里刚被北府平定。多的是不服的首领和部落。只要振臂一呼。定会应者如云。而且漠南漠北广袤万里,转旋的空间大大多了,只要进退有度。坚持一段时间,待到燕国与北府相持不下,那时再举起大旗,立起字号,席卷漠南漠北大草原也不是不可能地。不管如何,都比现在死守平城,犹如困笼老鼠要强得多。谁知这鼠目寸光地小子临到头还想拉自己垫背。
不过拓跋什翼健想归想,但是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地处境,不说自己一家老小都在长安,这属下的校尉统领哪一个能跟着自己冒险的?而且自从刘贼起事后,北府对统兵将领监控要严密得多了,至少自己不知道身边的护卫亲兵有哪一个是探马司或者侍卫军司的人,说不定自己今晚悄悄地接了密信,明天就能被人捆了。要不然谢曙能这么大方地把密信给自己看。
“谢大人,这封密信正说明平城里的刘贼已经兵穷力竭了,故而才会出此毒计。”拓跋什翼健开始进入到统军主帅的角色中。
“我想正是如此。不过大人总领行军讨伐之职,如何决定还是大人来做吧,我只管粮草供给就好了。”谢曙拱手微微一笑答道。
“即如此,为了以免夜长梦多,我就行令点将,部署明日攻城。”拓跋什翼健沉声说道。原本北府兵围住平城已经有三个多月,但是为了牵制贺赖头部不要逃回燕国,也为了避免强攻造成巨大地伤亡,拓跋什翼健就采取了围城战略,以求困死困疲叛军,然后再一战而定。
现在刘悉勿祈出了这么招,拓跋什翼健可是恨上了刘家兄弟了,而且拓跋什翼健也从这封密信中闻到一丝味道,刘贼想跑了。
正当拓跋什翼健在中帐部署完毕,传令各军好生休息,明日一早便列阵攻打平城时,有传令兵跑来禀报。
“报总管大人,渤海西道行军总管杨大人派人前来通报军情。”
“快传!”拓跋什翼健心里不由一惊,连忙下令道。
“禀拓跋大人,五月初四,杨大人领军夜踏贺赖头大营,大破贼军,斩首一万五千,俘三万余,贺赖头死于乱军之中。杨大人派属下并将贺贼首级带来。”
拓跋什翼健听到这里不由舒了一口气,原来杨宿终于耐不住下毒手了。贺赖头自从在弹汗山大败逃出老窝之后,就一直徘徊在燕国、北府交界的马城山。进,没有这个勇气,退,又不敢违了军令。燕国给他的命令是支援刘悉勿祈,直入并州,要是他敢丢下平城跑了回来,慕容能砍了他的脑袋。
贺赖头在马城山坚守数月,又得了燕国增派的奇斤娄等漠北旧部,足有三万余,一时兵势大盛,也敢与杨宿对峙下去了。
杨宿看到贼军兵力大增,也就将计就计,先领军退回弹汗山,意图增援平城,先平刘贼。贺赖头一时急了,加上奇斤娄等人报仇心切,马上统领五万多人马追击,结果被杨宿杀了一个回马枪。亲领三万铁骑夜踏连营,大败贼军,贺赖头和奇斤娄等人一起死于乱军之中。
“好,立即将贺赖头的人头挑起来,绕城三圈,我要先溃了城中贼军地士气!”拓跋什翼健喝令道。
“什么?贺赖头已经死了!”刘悉勿祈大吃一惊,连连厉声问道。
“是的大单于,贺赖头地首级被北府兵挑在木杆上绕城三圈。一同地还有他父亲、妻子、兄弟等二十余颗首级。贺细斤在城头上嚎啕大哭。拼死要冲出城去报仇,幸好被左右拉住。”军官跪在那里禀告道。
刘聘苌听到这里不由地叹了一口气:“既然贺细斤如此悲痛,看来是真的了。”贺细斤是贺赖头的弟弟,被派驻在平城以为两军地联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