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财源充足。
而其他几个起兵的多数类似钟相。
这些人因为本身能力的限制,虽然凭借一腔热情造反,但却缺乏组织性和组建政权的能力,只能制造混乱却无法建立秩序,如果正常情况,镇江朝廷和江南士绅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些人。
但有王跃就不一样了。
他们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民变蜂起的情况下,还能抵挡住王跃南下的大军。
只能屈膝求饶。
“大王设立四民大会,容天下万民发声,为何不能容我等一言?”
朱胜非说道。
小册子的内容他早就已经看了无数遍。
取消原本的主客户和五等版籍,依照此前的五等版籍,第一,二,三等户所拥有的土地允许自择五十亩,降为四等户标准,剩余必须卖给国家,但国家以土地券支付,他们拥有自己保留的那些土地所有权。而原本的四,五等户不变,他们手中的土地还是他们的,原本租种那些收归国有的土地的客户们,继续以租种形式种他们手中的土地,包括原本需要租种部分土地的主户,向国家交租。
然后所有无论过去的主户客户,统统编入民兵体系。
这实际上也不是很过分。
客户当然欢呼雀跃,五等户也会欢呼雀跃,四等户什么都不动还不用再交那些苛捐杂税,因为以后农民只收田赋,虽然田赋涨了些,改成了大致上相当于十抽一,但其他徭役,损耗,人头税之类统统取消。
所以四等户也很快乐。
倒霉的就是前三等。
但三等户就是小地主而已,本来也就是一家百亩左右,身为地主阶级的好处沾不到多少,可朝廷的赋税,官员的盘剥,却主要压在他们头上,实在穷的耗子都落泪的客户当然没多少油水刮,一二等户都是有权有势的,也不敢刮,最后当然是他们这种不上不下的最倒霉。
这样算起来也能勉强接受,至少不值得为此拼命,更何况很多三等户其实也是自己种田的。
保留五十亩足够丰衣足食。
一二等尤其是一等户是最倒霉的,可他们没有能力自己反抗,目前情况是一个地方的主户里面,前四等户通常只有十分之一,以严州为例所有主户加起来总共十二万丁,但前四等户的丁数只有一万,五等户的丁数是十一万。而这十分之一里面一二等又顶多十分之一,一个十万户的州,一二等户不会超过一千,客户不反抗,四五等户不反抗,三等户摇摆不定,难道就让那几百一二等户的男丁拎着刀起来反抗王跃?
别扯了!
他们都是读书人,很多连刀都拿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