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当初商鞅变法,还要立木建信呢。”
听到这话,朱由校明白了:“开口道,那么就先让在萨尔浒之战中战死的将领士卒们,进入英烈祠。”
接着,朱由校招来了一名小太监,说道:“去找刘时敏,将这件事刊登道邸报上,发放天下。”
“奴婢明白。”小太监应了一声。
接着朱由校开口道:
“除此之外,朕还欲在大明境内建立一些dú • lì的雕像,来祭奠为大明战死的军士。”
说着,朱由校想到了后世苏联为了纪念在卫国战争中死去的苏联士兵的,充斥着这斯拉夫人暴力美学的雕像,苏联人乃至于后来的俄罗斯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
朱由校前世对于老毛子们,说不上讨厌和喜欢,但是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
一个国家不能遗忘曾经为自己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的英雄。
现在,大明的文人们,都喜欢把自己凌驾在武人的头上,习惯把军士们称之为卑贱武夫,一个个都看不起武人,朱由校觉得这是可悲的。
朱由校是要改变这个现状的,所以朱由校才搞出了英烈祠和功勋祠,将来还要组织人去祭拜,这是不仅是为了提高将士们作战意志,还是为了慢慢改变如今武人地位低下的现状。
朱由校认为保家卫国的军士们是值得尊敬的!
不过,要让人真的尊敬,大明军队的作风也是要改变的,那什么老乡借尔人头一用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所以,改革大明军队,就先从京营改革。
“张爱卿,朕要整治京营,留其精壮,裁撤老弱病残,让京营重现巅峰的战力。”
朱由校记得崇祯皇帝曾经整合京营和腾骧四卫,组建了勇卫营,这勇卫营在历史上还是有点战斗力的。
“将来那些世子们被训练出来后,朕大算让他们去京营中当军官,这训练勋贵世子的事情,朕就交给张爱卿了。”
张维贤乃英国公,在京城的勋贵中是有不错的声望的,让他来训练那些顽固子弟,朱由校感觉是挺不错的。
“老臣明白。”
说起勋贵,朱由校有想起了大明另一个特殊的群体:宗室
那些二十多万当猪养的宗室了,朱由校想到了如何处理这些宗室们的好办法了。
“张爱卿,朕不知道爱卿敢不敢管宗室呢?”朱由校对着张维贤开口道。
什么管宗室?不是在说京营和勋贵吗?怎么扯到宗室上面去了?陛下啊,思维不要这么跳脱好不好吗?张维贤在内心嘀咕着。
“陛下,这是何意啊?”
“我大明的宗室和勋贵们一样,朕认为要改。”
本来大明的藩王,在老朱的安排下,都是有兵、有将、有实权的,让诸王来拱卫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