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页(1 / 1)

粉丝们一听居然可以和卫昇一起拍摄vlog,脚丫子顿时挪不动了。

谁能拒绝和卫老师一起入镜呀?做梦都能笑醒了好吗?

“你带他们去火锅店,我帮你和店里打个招呼,待会儿开席之后,再叫你过来敬酒。”梁义催促道。

现在也不是和“梁叔叔”闹别扭的时候,卫昇点了点头,赶紧带粉丝们去斜对门的火锅店抢座位。

好在中午包厢人不多,卫昇数了数来的粉丝人数,定了五个包厢,担心粉丝为了帮他省钱,不敢多点菜,索性让老板按照人均150元的餐标帮他配了菜。

没想到老板居然还真是梁义的好朋友,可能是梁义在电话里叮嘱过,知道卫昇待会儿还要回店里招待客人,专门安排了几个服务

员到包厢这边来服务。

粉丝们还是第一次和卫昇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虽然不是在卫昇开的土菜馆,但也挺激动的。

社恐的粉丝紧张得说不出话,社牛粉丝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口了——

“卫昇,我看别家偶像要不开奶茶店,要么就开火锅店、日料店,你怎么想到开土菜馆的呀?”

天知道!当时他们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快裂开了。

这、虽然说土菜馆确实挺好吃的,他们平时也挺喜欢去一些口味独特的土菜馆打卡,但,拿去宣传的话,总感觉怪怪的……

第147章

卫昇没想到粉丝居然会问这个问题,囧了一下,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和江小满的打算简单解释了一下。

这次去郎山,卫昇才知道,原来不只是九回坡,在郎山的十万大山深处,还有无数个可能比郎山村和九回坡更贫穷更落后的地方。

听江小满的朋友山岩说,有些更偏远的山村,年轻人都跑出去了,村里就剩下一些老人,也没有孩子,整个村子毫无生机,寂静得可怕。

这些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只要还能动弹,就必须种地养活自己。山里很多地方不能种水稻,苞谷洋芋红薯之类的也不值钱,村里的老人每年就靠养两头猪、十几只鸡,平时攒点土鸡蛋拿去换盐巴,年底的时候卖一头猪,能到手两三千块钱,那就是一整年最大的一笔收入了……

对于这些独居老人来说,什么人均年收入统计,对他们来说简直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每年赚到的钱,真的就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听山岩说,有些老人为了省钱,甚至连米面都舍不得买,平时吃的都是自己种的洋芋、苞谷、红薯、魔芋……任何不要钱的、富含淀粉的植物根茎,都可以成为他们的主食。

记得当时听完这些话,卫昇足足楞了好几分钟。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从小在城里长大,对于贫困偏远地区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电视里看到的,这两年虽然跟着节目组到处录节目,也去过不少贫困乡村,但是,和山岩口中的那些一年到头连一顿米饭都舍不得吃的山民比起来,他们去过的那些,可能真的还不算真正的贫困。

那时候起,卫昇就在想着,能不能帮这些山民做点什么。

正好他和小满提到了想在j市开一家饭馆,俩人一合计,干脆就开一家郎山风味土菜馆,不过,卫昇要赚的可不只是客人来吃饭那点餐费。

就像卫昇给胡倩倩开的特产店一样,门店只是起到一个展示作用,现在,这家店在网上的销量,已经是门店的百倍都不止了。

j市人民对郎山土特产不了解、不知道怎么吃?没关系呀,多来店里吃几次,吃到好吃的,只要扫一下桌上的二维码,就能在网店买到同款食材,在线下单,快递直接配送到家,连拎都不用拎。

简单来说,卫昇和江小满,就是想用这样一家甚至几家郎山土菜馆,作为郎山特色美食的“线xia • ti验店”。消费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单纯靠直播间带货,有的粉丝买过一次支持一下,不会吃的话,下次就不会再买了。

可会吃的吃货不一样哇!遇到难得一遇的食材,他们是真敢囤!卫昇就遇到过一个,因为喜欢吃笋干炖火腿,直接找他采购了四个大火腿,两百斤特级笋干……最重要的是,这些客户的复购率特别高!他们不光自己买,还会源源不断地推荐其他吃货基友过来买。

有了“线xia • ti验店”的持续安利推广,再加上江小满那边的线上网店,最后,就能把收购点直接开到郎山的各个村民组。

不要小看了山民们对赚钱的渴望。

一斤笋干只要有一块钱的利润,就有人会跑到山里收购笋干,再转卖给江小满的山货收购点。

打通这条线后,采摘山货的山民、下乡收山货的小贩、江小满和卫昇……还有网店和饭馆的工作人员,每一个环节的从业者,都能在这个行业里赚到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