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表示这是我看过最让人舒服的直播间了,我真的不想被人盯着问有没有下单,也不想扣666,更不想等主播喊321上链接,就这样佛系下单,挺好的。”
“我也是,希望那些喊麦的主播都来学些三岔岭直播间,少玩点砍价套路吧,剧本太假了!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让客户自己下单不行吗?”
“突然想到以前逛实体店,我真的超怕被销售追着服务!有时候真想跟服务员说,求求你就在旁边玩手机吧,真的别管我!你跟着我,我紧张!”
“噗哈哈哈~同款社恐,并不想被店员追着服务,我决定扎根三岔岭这个账号了,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逛店体验啊,没人盯着我催单,真好~”
“这个直播间简直有毒!进来了就完全不想出去了,社恐式直播真的是,又沙雕又上瘾哈哈哈~昨晚大宇哥直播,有两个字大概不认识吧,居然还现场查字典哈哈。本学渣终于挺直了腰杆子,那两个生僻字我认识!”
卫昇:“……”
所以,你们就这么在一帮社恐主播身上,诡异地找到了优越感?你们自己不会也是个社恐吧?
毕竟,不是社恐的话,为什么主播隔着镜头盯着你催单的时候,你们会紧张到想立刻划走呢?
……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沙雕又可怜的“社恐逃避式直播”,居然悄无声息地慢慢火出了圈?
一开始,只是卫昇粉丝群里的社恐粉丝们很喜欢这个不吵不闹不蹦迪的直播间,渐渐的,随着平台开始给这个直播间输出流量,越来越多被随机分配到这个直播间的网友留了下来。
就像某位社恐粉丝说的那样,这个直播间简直就是“社恐友好型账号”。
主播不会喋喋不休地催着你加关注下单,也不会激情喊麦让人尴尬到汗毛直立,卖货的和买东西的全程零交流,一个专注产品,一个就跟听机器人介绍产品一样,觉得性价比合适就下单……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神仙直播间啊?爱了爱了!
果然就像老粉说的那样,这就是一个进来了就不想出去的直播间啊~
更何况,这个直播间里卖的,也不只是九块九包邮的大路货,很多都是三岔岭附近乡镇自产自销的土特产。
成功熬过了磨合期之后,几位社恐主播们虽然依旧不敢直面镜头,但介绍产品却越来越熟练,其实只要别让他们盯着镜头,他们说起家乡这些熟悉的产品,也是头头是道的。
因为对于别的主播来说,有些带货的土特产,可能他们自己都是第一次接触,但对于三岔岭的乡亲们来说,不管是红薯粉云雾茶,还是手工糍粑、辣椒面,都是他们日常生活里每天都在吃的家常饭菜。
一开始他们还需要对照着团队帮忙撰写的产品简介,一字一句的读,等到适应了之后,发现文案写的还不如他们自己想的,在卫昇的鼓励下,各位社恐主播就开始自由发挥了。
他们把这些产品的来历、传说、做法、吃法,一点点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不像是直播卖货的,反而像是某个宣传非遗文化的直播间。
谁能想到,就这么个画风清奇、主播业余的直播间,没有气氛组喊麦,也没有打碟蹦迪,居然不声不响地挤掉了专业组,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平台带货榜前十!
好消息是,直播间火了之后,大数据分配过来的流量更大了,三岔岭这个账号的粉丝数,简直就像滚雪球一样,呈指数级疯狂攀升!短短三个月,主账号粉丝数就突破了五百万!
坏消息是,开始有人模仿他们直播间的画风了……
第169章
能被人模仿,说明他们这个账号的运营模式,真的得到了市场认可。
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流量就是真金白银。
别人愿意花时间拆解、学习、模仿你们的直播间画风,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意外发掘了一个崭新的直播带货模式啊!
方成都快紧张死了。
因为之前卫昇给他下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三岔岭村短视频矩阵的打造,深入挖掘小众账号的孵化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卫昇并不打算去模仿现在的主流带货模式,也不想去和别人抢蛋糕,他想自己做出来一块新的蛋糕。
现在,好消息是,他们真的把这块蛋糕给做出来了。
坏消息是,别人也盯上他们这块蛋糕了……
“怕什么?他们想要模仿,就让他们模仿!九十年代满屏不都是武侠剧、言情剧?最后还不是只有那么几部经典代表作?你不要盯着别人,把自己的账号做好、做细,别人模仿你,你就不能跑快点,让别人追不上你?”卫昇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