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东海倭寇作乱,裴钺移驾通州行宫,一面主持抗倭事宜,一面刻意将朝堂中枢转移去通州,有意借此机会削弱中书省的职能,偏生李辙有把柄落在他手里,不敢轻举妄动。
前不久抗倭大胜,太上皇三道手书逼他回京过中秋。
太上皇在山呼跪拜中与裴钺一道坐在上首,顺带将一封拟好的圣旨递给他,
“呐,你侄儿相中了一女子,是你长兄做的媒,你长兄眼光极叼,等闲人入不了他的眼,必定是个不错的姑娘,你待会给他盖上印玺,也算是你身为长辈给晚辈的恩典。”
裴钺面如寻常接过圣旨,往身旁一搁,随后抬目望向底下乌泱泱的人群,扬声道,
“平身。”
跪在角落里的舒筠,听到这略带熟悉的嗓音,心猛地一揪。
作者有话要说:下面修罗场来啦
第17章
这嗓音很像七爷。
怎么可能?
舒筠第一反应是幻觉。
前面的人已窸窸窣窣站起,唯独她跪着不动。
临川王妃看她呆傻,心中顿生嫌恶,那长嫂大约是把自己不喜欢的媳妇塞给她了,全京城那么多名门贵女,儿子怎么偏生就看上她?
临川王妃眼不见心为净,将目光挪开。
裴彦生见舒筠不动,弯腰欲去扶她,悄悄道,“筠妹妹,陛下说平身,你快些起来。”
“哦”舒筠脑中嗡嗡作响,全部意识已被前方的说话声吸引,又一道隐约的嗓音夹着嘈杂传来,带着磁性儒雅。
舒筠心开始不受控地猛跳,手撑着膝盖慢慢直起腰身。
前方人头攒动,舒筠站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她抬目朝声音来源的方向望去
灯火惶惶中,一张格外明俊的脸映入眼帘,璀璨的灯芒被风摇落,如水光从他面颊一帧帧漫过,他仿佛被浸润在时光里,美好得触不可及。
隔得远,她并不能一眼确认,只是每多看一眼,每过一刹那,那张脸与记忆深处的面容便无限重合,一如初见那晚,惊为天人。
“咣当”的一声,手中那个厚重的金镯子应声而坠,舒筠膝盖发软几乎力竭地往地上栽去。
周身异样的目光瞬间涌过来,前后左右的身影将她围在正中,给了她一个暂且呼吸的空间,舒筠大口大口喘着气,脊背冷汗淋漓。
不可能的,怎么会呢?
七爷怎么成了皇帝?
皇帝不是端肃英武,跟神明一般令人无法仰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