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我等皆已无对策,何不请谢大人出山?”
郭整听他提起谢良臣,心中就是一顿。
对于谢良臣真个遵守时限不再担任丞相一事,其实郭整并不赞同,在他看来,谢良臣完全可以一直干到致仕甚至更久,因为国中没谁比他更有远见的了。
至少他在任时,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虽是闻所未闻,但是却样样与国有利。
因此当李广深说他将写信给谢良臣,请他出山任再任内阁要员之后,郭整也写了信去,不过却是说希望他继续回来任丞相,而不是什么内阁大臣。
谢良臣接到信,真是忍不住的摇头。
郭整就不说了,他什么心思谢良臣一开始就明白,但是对于李广深要自己出山来按死融安帝一事,他是绝对不可能办的,至少明面上这事不能是他来办。
一是自己已经卸职,二是若给对方留下后路,那么怎么保证他会将原有的政策一直延续下去?
事实上,谢良臣并不相信他们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些人都是古人,从小接受的思想都是忠孝乃立身之本,突然改国体为法制,谁又能保证其能不改初心?
便是与他一起拟定了新法和宪法的齐术也一样。
而他之所以选李广深,就是因为这人有能力,手段也够黑,跟一般的儒臣并不一样,否则他为何要选他?
此刻事到临头了,他还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为自己留下余地,谢良臣是不会允许的。
所以收到信后他即刻就回复对方,道自己来了琼州之后便水土不服,生病了,需要卧床静养,婉拒了两人的邀请。
不过他倒是也提出了建议,那就是让李广深动员一下民间百姓,不要想着凡事都靠朝廷派兵镇压,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至于对方做不做,谢良臣却是管不了,总归现在在丞相之位上的人是他,若他不想被人掀下位来,那最好便拼尽全力,如若不然,那就只能身首异处。
果然谢良臣在发挥信件之后,对方又试探着问了两次,在确定他真打算袖手旁观后,李广深还是行动了。
这次他采纳了谢良臣的意见,先是舆论造势,道那人原本是个打家劫舍的盗匪,听说先帝下葬时遗体都未找到,便生出侥幸之心,意图在国中掀起dòng • l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