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步步生莲> 第059章 智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9章 智斗(3 / 4)

赵光义听说杨浩要求朝廷交还麟府两州,并且去除帝号后要称王,果然一口回绝。虽然他现在已经确定了先平西川后谋西北的政策,但是即便不能议和,对河西暂时停止进攻,维持现状还是可以办到的。朝廷耗得起。小夏国未必耗得起。赵光义底气十足,自然不肯轻易做出让步。

然而朝廷议和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可以腾出手来先平西川,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夏国走投无路投靠辽国,分化夏宋的关系,为将来北伐创造条件,朝廷奇袭麟府,以闪电战夺取河西的军事计划已经彻底破产,在辽国虎视之下图谋河西已成泡影,为了羁靡河西,在未来北伐之战中让河西至少保能一下子就谈崩了。

有鉴于此,卢多逊和张泊绞尽脑汁,想要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最后由卢多逊执笔,回复说杨浩图谋麟府之举,事后看来,确实疑点重重,朝廷对此会进行核查。至于麟府两州的归属问题。情形就十分复杂了。先要说到府州,府州是云中折氏的辖地,而折氏已举家迁离府州,现在做了牛千卫上将军,在京为官,这样的情形下,府州自然要由朝廷派驻流官,万无交付给杨浩的道理。

至于麟州,其情形更加复杂。麟州本是府州折氏的辖地,火山王杨襄自立刺史的时候,因与折氏结亲,故而受折氏委托,守御麟州,折氏从未就此承认麟州为杨氏所有,故而折氏入朝为官,将府州交予朝廷治理,则麟州的归属不言自明,自然也要由朝廷直接管辖。

同时,对杨浩除帝号而称王的要求,卢张二人也委婉地进行了拒绝,说如今朝廷只有一个异姓王,那就是吴越王钱俶,而钱俶得封郡王,是因为他将吴越国献与朝廷地,功高盖世。如果杨浩请封王爵,那么就得效仿钱俶,先将河西十八州这地全部交给朝廷,赴汴梁定居,便可封他为王。

杨浩当然不肯去,赵光义的名声太臭了,他可不想像那些生日前后离奇暴毙的亡国之君一样,每年过生日时。捧着赵光义赐的御酒。战战兢兢赌它一把。再者说,自己几个娘子都是千娇百媚,人间绝色,谁知道赵老二那个rén • qī控会不会起了邪心,将来传出几副,那自己的绿帽子不是要戴个千秋代,永垂不朽?所以也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了。

因为两地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太耗功夫,杨浩回信之时建议双方派驻全权特使,在横山前沿直接进行谈判,重大事宜再请示东京。于是张泊称病告假,悄然赶赴横山,和丁承宗直接住进了那进…梁两侧的边防哨所。开始了更加密集的谈判过

想让朝廷交还麟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块硬骨头丁承宗决定放到毒后再啃,双方议和的第一个议题,重点放在了杨浩去除帝号后的定位上,夏国这边坚持称王,并且旁征博引。从杨浩占据的领土,统治的子民,驾御的军队性质上,进行了辩驳。

面对夏国态度强硬,决不肯再做让步的这一条,张泊引经据典。居然找出了一个让赵光义可以接受的办法,告诉丁承宗说,河西乃诸胡杂居之地,丁承宗所言属实。该地、该民、该军与朝廷的关联确实不大。因此朝廷可效汉唐故事,封杨浩为河西单于或河西可汗,以此为稽,今后以外臣身份贡奉上国,存中外体制。去帝号而就单于、可汗,倒的确是保持了政权的dú • lì性,丁承宗觉得这个办法已经得到了实际利益,于虚名上不需要计较太多,于是马上把这个进展向杨浩做了汇报,谁料种放却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陷阱,向杨浩指出,如此一来。杨浩就把自己也戈入了夷秋之族,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对河西数百万汉民产生那么大的号召力,而且从此将和中原泾渭分明,来日宋廷如果撕破脸皮再伐河西,简直连借口都不用找了,其内部阻力将微乎其微。

杨浩听到丁承宗回信的时候,也未想到朝廷竟有如此险恶用心。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密令丁承宗予以拒绝,同时再度抛出一个强大的诱惑:贡奉战马。李光睿任定难节度使的时候,贡奉的战马极其有限,当年他的父亲赴汴京朝觐时,所携的贡马也不过才五百匹,这还让朝廷大喜过望,加官进爵,钦赐玉带。如果朝廷能与夏国达成合议,夏国愿意进贡一千匹马,而且是每年一千匹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