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修如实相告,只是语气越说越沉。时至此刻,已经没什么需要隐瞒,他也不想再瞒着宋念知,便把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一一细说给了她听。
“所以,那位杜大人,实则是陛下的人?”宋念知被这个结论惊了惊。
她猜到了一些,也有些猜测存在偏差,可最让她难以置信的,还是杜绍的临时反水。
毕竟照楚修的描述,此人之前数年,可都是与冉相沆瀣一气的存在,若说冉相第一可恶,他也足够认个第二了。
这样的人反水,实在太有戏剧性。
楚修纠正:“严格来说,在此之前,朕也不知道他对冉相的投诚是假,也没料到他会突然找上来。”
第371章存疑
此事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杜绍的表现实在太有迷惑性了,足够以假乱真,所以不止是冉相,就连楚修都没看出来他的心思。
当初先帝离世,给楚修找了好几位大臣辅佐,杜绍在其中并不显。
几位辅政大臣都颇有本事,在朝中也都身居高位,可他们之中,冉相却无疑是官位最高的。
不止官职,掌握的实权也最多。
后来,冉相生了异心,想要染指皇权,那么其他的辅政大臣自然也就不能留了。
那些人,终究比不过他的心狠手辣,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连出事被贬,余下的人不是选择投靠,就是一样的削职贬官,渐渐远离了权利中心。
在被冉相陷害针对的人里,绝大多数都是忠于皇家的纯臣,简言之就是一颗颗顽石,顽固不化,劝服不了,冉相只能想别的法子把人除掉。
但剩下那部分“聪明”的,甚至无需冉相拉拢,就自觉表现出了投效之意,既然这些人识时务,冉相也就通通收下示好,也省了他挨个对付。
只不过,主动投靠的人并不得信任,冉相一直防备着,过了这么些年,早就已经沉寂下去,变得籍籍无名了。
其中仅有的例外,就是杜绍。
此人颇有本事,愣是杀出重围,成了冉相的最信任的手下,几乎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和他商量,几次三番采纳他的意见。
此次的行刺,杜绍一早就知道了消息,于是就有了他主动找到楚修投诚的一幕。
根据他的解释,他一直都是忠于皇室的,当初投靠冉相,不过是权宜之计,想要卧薪尝胆,换一种方式辅佐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