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死了就是死了,用再多的办法,也只是能拖拖时间而已,如今拖无可拖了,杨家也只好定了日子,让杨氏先入土为安。
杨氏是摄政王府的妾室,按理是该葬在温家那边的,杨家也是这个意思,但温迢根本不搭理,最后也只能寻了个靠近杨家祖坟的地界,草草下葬了。
——这种几乎等同于被休弃的女儿,是没资格入家族祖坟的,找个靠近的地方,已经算是厚待了。
总之,就因为杨氏下葬这事,外头又闹了一波,这次更直接,冒出一个大胆的传言,说杨氏乃是被“那位”牵连而死。
“那位”指的是谁,京里人心知肚明,虽不敢直指名讳,但摄政王和“那位”不清不楚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
然而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温迢也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对外毫无反应,仿佛是在变相默认。
这样的态度无疑让等着看好戏的人更加兴奋,一个个讳莫如深,但目光已经隐隐投向了皇宫。
就等着里头贵人如何回应了。
回应,当然是不可能回应的。
宋念知听闻了事情的走向,除了无语,便没什么其他的表示了。
楚修同样,已经暗中调查起了谣言散播的源头,想要不动声色把搞事的人一举抓到明面上。
原本一切都好着,但这几日,宋念知发现了楚修似有不对。
倒也不明显,就是夜间睡不安稳,多梦,休息不足,导致第二日精神疲惫,脸色也多有憔悴。
起初宋念知也没多想,以为楚修就是压力大了所致,可一连几天如此,她就不免担心了起来。
楚修的身份不同常人,不管休息得好不好,皇帝的担子都得担起来,而且如今的朝堂尚不平稳,楚修不仅要盯着,还得时刻打起精神,以免被心思不正的人钻了空子。
这种情况下,楚修几乎等同于是在恶循循环,晚上睡不好,白日却还得强撑着办公,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再这么下去,身体迟早要垮的。
于是,在宋念知的强烈要求下,原本没怎么放在心上的楚修也被迫重视起来,宣了太医。
皇上的龙体可谓是重中之重,叫了太医,势必惊动朝臣,楚修不想平添乱子,就把名头安在了宋念知身上,只说淑妃身体不适,他心忧之,这才宣的太医。
宋念知自然是愿意替楚修打掩护的,为此便立刻称起了病避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