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
所以老四九城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而这韩家潭里最牛逼的人物是谁啊?那肯定是韩家了,这前面说,唱戏的不离韩家潭是说他的地理位置,后面还有一句,是江湖人加上去的,想要办事,也得来找韩家人,但是,找的就不是韩家潭了,而是这隐藏在胡同里,民国之后才建立起来的太平馆。
这太平馆的意思就是保你太平。
到了这前院,有戏台子,台下坐着不少的人在听戏呢,都是一些穿着平常的老头老大爷,手里拿着大蒲扇,提溜个大茶壶,眯球着眼,听的津津有味,不时还有几个人丢个钢镚上去打赏。
别瞧不起那钢镚,那他妈是金色的钢镚,纯金的。
这里的老头老大爷,那都是不得了的。
我耳朵动了动,在听到别院呢,有骰子的声,这暗场呢,设在了别院,谁他妈有胆子现在这年月,敢在四九城的中心地带设场子?也就是京圈这些人。
京片子带着我来到了正方,他轻轻敲了敲门。
“爷,有人要来求您办事了,您见不见?”
“递个门槛儿……”
我听着立马一个特别讨厌的京腔,特别纯正,那语气,带着鄙视轻蔑,还有三分流气,那儿话音听的我都起鸡皮疙瘩。
我笑着说:“龙头万,风里来雨里去,餐风饮露,是路人。”
“进来吧。”
那京片子立马推开门,笑着说;“爷,您请,事办成,别忘了搭桥铺路的。”
我挥挥手,赵欣很懂,直接拿出来一个红包递给对方,那京片子立马开心的眉开眼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