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迟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迟疑(3 / 4)

    “现在城里百姓用柴的多,还是用煤的多?”

    葛诚卖了个关子,反问起道衍来。

    道衍和尚不敢在葛诚面前拿大。

    别看他和燕王相谈甚欢,但燕王真正的心腹,只会是眼前的燕王府长史,而不会是他姚广孝。

    燕王虽然对自己尊敬,却对葛城随意。

    才更可见燕王把葛城当做自己人。

    道衍和尚老老实实的回答。

    “老百姓多用柴,一则木柴价格便宜,二则不愿意花钱的百姓,也可以出城去砍伐,多费点力气。”

    白居易的《卖炭翁》流传至今。

    可见古人很早就采用木炭当做燃料使用,而煤炭更加便捷。

    但是受限于煤矿业的技术发展,直至明朝时,城市人口更多的还是用柴。

    “大公子和工匠做出来的蒸汽机,可以提高矿区的产量。”

    “而矿区的煤产量高了,煤炭的价格就能降低,运送到城里,比木柴的价格要便宜,百姓们当然就会该用煤炭。”

    道衍和尚没有反驳。

    前段时间大公子在北平城众目睽睽之下的实验,令人大开眼界,道衍和尚也有所听闻。

    不过那时候他不在北平城,去了其他的地方,与朋友们交流各地的信息。

    有了这个前事,道衍不会轻易的否决大公子。

    说不定呢。

    朱棣却摇了摇头。

    “煤块价格本不便宜,燃烧又快,火力也不如木柴,只怕许多老百姓不愿意使用。”

    为了解决供应木柴的问题,官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山厂,由柴夫每日往城中售卖木柴。

    既要满足城里人口的需求,又要保证价格低廉。

    是关系民心稳定的大事,不比粮食要小。

    容不得马虎。

    如此大事,朱棣心里门清,因此三言两语可瞒不过他。

    葛诚语气感叹,“我当时也是这么回复大公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