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一个状元公的叫着,方百花戴着纬帽,扶刀而立,站在不远处,看着高璋与那些农人一起就在田坎边上聊得眉飞色舞。
至少方百花长这么大,还真没见到过如此得民望的官员。
而且还如此的年轻,如此的前途无量。
“咱们公子当真是去到哪儿,哪儿的百姓都认得他,记得前几日去那常熟县,公子连马都骑不了,当地的百姓把路都给堵死了……”
“谁让咱们公子勤政爱民,为了能够让苏州百姓愿意种植那双季稻。”
“从去岁开始,每到一个村,都会留上两天,亲自跟那些老农交谈。
讲述那双季稻的好处,又特地邀请了各地的士绅,还有乡老,德高望众者。
到那明州那些种植双季稻的村寨去调,对,公子说那叫调研。
从那明州等地请来了农官,到处宣讲……要不然,又怎么可能会有今日之盛况?”
一干高府家丁亲兵,与那些苏州官吏们正在一旁小声地嘀嘀咕咕。
状元公可是早就有交待,不许大家靠近,打扰他跟百姓们交流。
此刻他的身边,也就富安、陆谦等几位身手敏捷,颇有勇力的亲兵。
这些苏州官吏,都是在高璋平定了江南朱氏之乱后,这才从各地调来的。
说实话,这帮官吏,第一次得见这么做事的知州。
过往以来,作为一州之首官,多是呆在城内,该吃吃该喝喝,哪怕是清官,好官,顶多也就只是干出点实绩便可。
去岁之时,听闻这神童状元说要在苏州推广种植双季稻之事。
大伙自然也都举双手表示支持,可也就那样,毕竟那明州都已经种植双季稻将近二三十载的时间。
至今,也只有两个县,近三分之一的田地种植罢了。
何况你这从来没有种植过双季稻的苏州?
大伙考虑的自然也就是按步就班的推进,从那明州搞点双季稻的种子过来,然后找个几户农人,让他们种植种植,意思意思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