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亦是如此,从朝鲜军队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别说是要跟大明王朝相抗衡,恐怕无法抵挡得住东征军。
在整個汉城人心惶惶之下,亦是有不少官员开始“另谋出路”。
很多朝鲜的官员已经作出最坏的打算,一旦大明军队进犯朝鲜,那么他们是选择投降还是投降呢?
所幸,朝鲜跟大明有着极深的渊源,甚至一些重臣本就是汉族血脉,故而亦是纷纷准备抱上大明的粗大腿。
一些异常聪慧的朝鲜官员另辟蹊径,当即派遣心腹前往参治岛跟东海总督徐世英取得联系,从而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
消息传来的几天时间里,整个朝鲜的上层显得人心惶惶,出于对战事的担忧,所以纷纷找寻自己的出路。
朝鲜人独爱松,故而一些供人观赏的松林走进各个大宅之中,亦是走进了王宫。
今年的秋意显得比往年更浓,即便是王宫后院最苍翠的几棵松树,在松树下面亦是落下了几根枯针。
汉城,景福宫。
这一座明制规格的王宫显得十分的吵闹,以领议政尹弼商和左仪政李克培为首的党派正在唇枪舌剑。
左议政李克培原本是坚定的主和派,早前一直坚持不出兵相助大明清剿建州女真,更是扬言大明军队必定无功而返。
只是现在啪啪啪被打脸,大明军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大胜利,更是将整个建州纳入大明版图。
现在朝鲜无疑是站错了队伍,由于这个错误的决策,却是铸造了一个不良的后果。
左议政李克培深知自己犯了错,却是安抚大家的情绪道:“明太宗已经称咱们朝鲜是不征之国,即便弘治帝再如此残暴,那亦不能因此便要征讨咱们朝鲜!”
“不错,咱们是不征之国!”
“因鹿筋而讨征建州,本就是暴君所为!”
“咱们朝鲜崇孔道,不出兵亦是符合圣道!”
……
在场的官员听到李克培这个话,便纷纷进行点头附和。
大明皇帝固然十分强大,但历代的皇帝都不敢无视祖制。现在他们不出兵固然不对,只是因这个原因便要征讨他们朝鲜,亦是有违祖制。
何况,弘治此次对建州的征讨本就是有违孔道,故而他们朝鲜的做法并没有做错。
“你们可不要忘了,早前脱罗派人过来的时候,咱们给他们一份国书!”兵曹李寔看到这帮主和派其乐融融,忍不住泼冷水道。
虽然这帮人口口声声是为了大义,恐怕他们自己都已经信以为真,但本质是一群贪生怕死又唯利是图的鼠辈。
在跟建州女真的交涉过程中,仅仅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跟建州女真签订国书。
若大明无功而返还好,但现在大明已经一举收复建州,一旦那份国书落在大明皇帝的手里,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这……
在场的官员似乎才想起这件往事,不由面面相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