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旁。
陈志明大声的念了出来。
念完。
大堂内安静下来。
众人都在细细品味这首诗。
很快,有人分析起来。
前四句,世子是在借烧不尽的野火,比喻我大周奋勇杀敌的将士。
后四句,借南边古道荒城之景,表达与他们这些王孙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送别诗中确实算得上是佳作,但……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众人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没这么说,只是笑着称赞。
“世子好文采!”
旁桌。
晋王细细品味了这首诗,轻轻的摇了摇头:“这首诗确实不错,但与今日宴会的气氛并不相符,终究差了点儿意思。”
二楼。
两位大儒对这首诗的感觉和晋王如出一辙。
这首诗单拎出来,作为送别诗,可以说近十年无人能与之相比,但放在今日的宴会上就差了些。
周人野火烧不尽的韧性,与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都有,却没有南下征战杀敌的豪迈气势。
简而言之。
算是佳作,却非传世佳作。
最起码,程祭酒是这么认为的。
他看向许汝贤,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刚峰兄以为这首诗能否称得上是传世佳作?”
许汝贤闻言,陷入沉默。
在他眼里,这首诗流传开来,必定能传于后世。
但……与行路难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硬要说是传世佳作,倒也不是不行,但这样显得他好像输不起。
一时间,他不知该如何回答。
纠结了许久,在心里叹了口气,悠悠道:“这首诗与我心中所想的,差了一些,所以……”
本想说,这场赌约算我输了。
话还没来得及出口,就听楼下再次响起念诗的声音。
“烽火照京师,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天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话音落下。
许汝贤和程祭酒全都愣在了原地。
“他还在作诗?”
听到诗的内容。
许汝贤不由精神一振,竟是不自觉的复诵了一遍。
“烽火照京师,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天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好诗!
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短短几句就描述了我大周儿郎舍弃安逸,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实乃不可多得之佳作!”
一旁。
程祭酒脸上同样露出赞赏之色:“相比刚才那首诗,这首诗更应和他们今日宴会的气氛,笔力雄劲,气壮山河,读来有一往无前之气势,很好。”
与此同时。
一楼。
原先略显失望的武勋子弟们听到这首诗,一个个全都振奋了起来。
“烽火照京师,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这说的不正是我等?”
“还是这首诗好,气势磅礴,让人恨不得立刻提着刀去南疆杀妖!”
众人议论纷纷,脸色红润,不知是因为喝的酒太多,还是受到气氛的熏染,心中澎湃,热血上涌。
就在此时。
陈志明的声音再次响起,为了压住喧闹的杂音,扯着嗓子念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话音落下。
整个醉花阁陷入寂静。
几秒钟后,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议论声。
二楼。
两位大儒还没来得及分析这第三首诗,就听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妖族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话音落下。
醉花阁再次陷入寂静。
即便不去品鉴这首诗的内容,光是诵读一遍,都能体会到磅礴的气势,冲天的豪气!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