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1 / 4)

弘治六年,二月十五,贡院。

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国家抡才大典的好时节。

会试主考李东阳亲手敲响了试毕锣。

旁边的贡兵扯着嗓子高喊:「学子,出龙门喽!」

贡院的大门打开。学子们纷纷踏出了贡院大门。

常风跟随着人群出了贡院。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会试。上回名落孙山。这回三场连考九天,他感觉考的不错。

突然间,一个人不小心撞了常风一下。

那人连忙道:「年兄,失礼了。」

常风抬头一看,竟是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

常风笑道:「王公子,你还欠我六个锅盔呢!」

王守仁惊讶:「常大人,是你?嘿,六个锅盔你记了整整八年啊!等琼林宴上,我敬你六杯酒,权当还你六个锅盔了!」

王守仁似乎对杏榜题名、金榜连登信心满满。

常风笑道:「那就借你吉言。咱俩都能金榜题名,当个真年兄。」

春闱放榜是在三天后。

会试结束后,李东阳便忙着跟考官们在礼部阅卷。

三日之后,常风、王守仁相约来到贡院门口,等待着放榜。

乡试榜名曰桂榜,会试榜名曰杏榜,殿试榜名曰金榜。

其实,杏榜提名,远比金榜题名重要的多。

会试中榜者,会被「拔贡」,成为贡士参加殿试。

而殿试是不淘汰人的。所有贡士都能成为进士。只是名次有高低。

也就是说,读书人只要杏榜题名,便铁定能从举人晋身进士。最低得授七品。

在放杏榜之前,礼部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仪式。

杏榜终于揭晓。本科会试,共拔贡二百九十八人。

常风从榜头一直看到了榜尾,整整看了三遍。哪里有他的名字?

王守仁亦出人意料的名落孙山!

说是出人意料,又并不出人意料。会试是整个大明最顶尖的读书人之间的比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