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道住道观,僧住僧庙。但是,现在偏偏有一位道长居然住进了寺庙。
这位道长就是挟持明珠的道士。道士姓于名吉,琅琊人,因此又号琅琊道士。这琅琊道士修真十年,曾到过青城山,拜访天师道掌门人张道陵,两人讲经论道,成为忘年交的挚友。
那青城山曲径通幽,非常适合静修,而道家又讲究清静无为,因此,张道陵希望于吉能够长久留住。而于吉认为道亦有道,修道者不应幽居深山,而应体恤民生,憧憬太平。张道陵仙逝后,留下一部经书,名曰《太平洞极经》,于吉根据《太平洞极经》,写出一部《太平经》,从此,他携带此书游荡天下,以符水拯救黎民苍生于瘟疫疾病之中。于吉游荡天下,一方面是为了解救四方难者,一方面是想寻找一位与道有缘的人,将《太平经》传于他,让其担起拯救众生的重任。
于吉自从遇到明珠后,就觉得这位少年心地善良,颇具仁侠之气,便想收为衣钵。这天,他路经许昌城外,发现明珠投宿,便暗中跟随,将其治住,连夜奔到白马寺中。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西,乃东汉明帝年间所见。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67)的一天,明帝刘庄做了一个神仙梦,醒来后,明帝便让众臣解梦。太史告诉他,去往天竺国求经,可得正果成仙,于是,明帝令郎中秦景等13人前往天竺,寻求佛法。几年后秦景等人返回,并带来了一批经书佛像。明帝便下旨在京城西三里外建造了一座寺院,名为白马寺。当时,天竺佛经虽然流传中国,佛法并没有发扬光大,善男信女也是寥寥,因此白马寺中经常空荡荡的。于吉知道洛阳白马寺乃清净之地,于是带着明珠来到寺内。
等小和尚收拾好禅房,将两人安顿下,天色渐亮。于吉点开明珠的穴道,眯着眼看着她。明珠慢慢睁开眼睛,往左右看一眼,问道:“道长,这是什么地方?”于吉笑道:“好地方,此处清净幽雅,不亚于青城山,曹公子,咱们可以在这里住一段日子了。”
“道长,这里好像是白马寺。”
“此处就是白马寺。”
白马寺虽然就在京城西郊,明珠却很少来此游览。
“道长,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住下?不行,曹某还有事要做,于姑娘……”
“好啦,好啦,别人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安下心来,乖乖地和贫道在这里住下吧。”
“道长,于姑娘中途返京,万一出个什么意外,曹某如何安心。”
“看来你小子对于燕那丫头动了心。”
“道长,大事在身,曹某就此别过了。”
说着,明珠跳下床,就要往外走。于吉甩袖一拂,明珠顿时两腿一麻,软软地坐在床上。
明珠觉得奇怪。自己不是一身的修为吗,怎么在这于吉的面前居然不灵了。
当然,也不是不灵,是被于吉控制了。她突然想到,是不是自己借了曹家公子的躯体缘故。身体不是自己的,所以才禁不住铁棍打,也受不了于吉的法力。
“道长,您……您为什么不让曹某走,您是修道之人,难道要见死不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