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行那点睛一笔,点的不仅是酒,更是点破了在下。”
他拱手道:“先生之才,在下佩服,指点之恩,没齿难忘。”
“这也是恰逢其会。”
陈九笑道:“并非指点,只是缘至于此罢了。”
仙君却是摇头道:“可指点又怎能算是论道。”
说罢,他便盘膝而坐。
只见他抬起手来,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面镜子,如水面般透亮,倒映出第二个他。
只见镜中之人从中走出,立于陈九身前。
两位仙君,一位是真,而另一位则是从镜花水月中走出。
这二人一同开口道:“于无人之境见那水天一线,心有所感,一甲子岁月悟得这镜花水月,便以此与先生论道。”
陈九和煦一笑,说道:“那便多谢仙君了。”
百花仙君和煦一笑,接着便说道:“所谓镜花水月,并非真假分明,乃是在那真假之间……”
赠余点睛一笔,便还你一场镜花水月。
这一场论道,却成了百花仙君一人独道。
……
斗转星移,月影转移。
江边小亭之中,还未黎明,却起了大雾,在那儒衣先一念之下,便起了大雾。
儒衣先生闭上了双眸,日月星辰在这一刹尽数消散,化作虚无。
身旁的小亭、江中的江水、岸边的柳树……
这一切,都在一念之下消失殆尽。
百花仙君心中惊叹,不解为何先生的镜花水月并非由实物而来。
所谓镜花水月之法,便是将眼前所见之物收入镜中,更像是困物之法,但更多的妙用,则是化镜中为亦真亦假,俱现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