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在祈祷上天能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让他刻意避过都不可能。
时间悄然而逝。
浮山,传说中是一座漂浮在河中的大山,至于这条河流,有人说是清江的一条支流将水灌入到了它的下方,成年累月在水流的冲洗下,山下方的基石被冲走,浮山因此而得名。
但有的说浮山脚下镇有一头妖怪,这头妖怪长有六只脚,两只大鳌,在水里修行了无数年,突然有一天要渡劫时,同时引来了绝世天雷和水灾。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当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方圆几百里几乎被大水淹没,天雷洒落每一处角落,没有一个人真正活了下来。后来,有一位仙人体恤百姓疾苦,将其打回原形,才没有造成更多的伤害,没想到,这妖怪不仅修为高强,而且力大无穷,没过几年又掀起滔天巨浪,无尽的灾难再次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那位仙人由此震怒,将他凝练的宝贝镇压在水底,从此这头妖怪再也翻不起大浪来。如果有人站在山上不小心发现山在动,那一定是妖怪在翻身,压在它身上的这座山太重,连动弹一下都要废掉不少力气。
不过,这当中的故事是真是假,凡人永远得不到答案,修行者也从不问这样的事情,只要没有引起人间灾难,他们懒得去管。
李曰慢腾腾爬上了山顶,远眺四方,一马平川,直到地平线出现在目光尽头,孤零零的一座大山就屹立自己脚下。和自己一样,浮山被大山抛弃,独自长在平原上,没有哪一座山会像它一样,会这么的显眼,即使不高,但独树一帜,早已被很多人看成了禁忌。
很多人不敢走到山上来,因为这些传说,所以被认为是受到过诅咒的一座山,它之所以孤立在此,是上天在警告叛逆者的孤立无援,来到这里,就是等待接受她愤怒的惩罚。
李曰并不知道这些,坐在山顶吹了一会儿风,平原广阔无垠,山顶的风非常大,他感觉心情稍好了一些,然后站起来,晃晃悠悠的往山下走去。他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选择坡陡的一面往下走,眼下有一座建筑吸引着自己的目光。
山下有一座祭坛,那是人们祭天求雨的地方,把鲜血浇洒在上面,干透的殷红,雨水抹不去生命在这里消失的痕迹。他们不仅用这个来告慰上天,而且用同一个地方来惩戒犯事者。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彻底的净化,不再受邪秽污染。
“嗯?”
不知不觉,他已经来到山腰上,不远处有一口洞穴,外面有香火焚烧,不知百姓们拜的是什么神仙。要不是下方的祭坛太过吸引注意力,一般人还真难发现有这么一处隐蔽的地方,他很好奇,没有继续下山,慢慢往洞口走去。
“百灵道长?”
李曰看了看贡品上的批文,都是些求“百灵道长”做事的人写下的寄语,似乎这个“百灵道长”神通广大,不仅包治百病,还能排忧解难,只要有人诚心上门找他,一定能为他解决。因此,很多人都敬重这个“神仙”,拜他为上仙,每日都有人来上香,来洞口前跪拜他。
“这个百灵道长倒是挺招人爱戴,可是为什么好多人却要赶我走呢?”李曰想了想,原来是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满意的“神仙”,自己在这里岂不是多余?大概是为了避免两位修行者产生冲突,所以,大家只承认心中的“百灵道长”,而非一个陌生的过路者。
“谁在外面,是来求签的吗?”
李曰听罢笑了笑,然后往洞内走去,他倒要看看这个“百灵道长”到底是不是人们认知中的那样,“百灵”大概就是他自诩取的名号吧,便于百姓能记住他,不至于很多年后,有人提起时想不起来他的称呼。
“是你要求签吗?灵签在桌台,自行取了,我来为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