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人部落所在的区域往南,是大片大片的竹林,当初欧成栋发现竹林时都快要欢喜疯了,竹子的作用可太多了,建筑、编织、饮食、娱乐......哪里都用得到竹子。
竹楼和哨塔都是用那些长年老竹搭建的,这些竹子少有人砍伐,长得都又高又粗,还好他们有锯子,不然还拿这些竹子没什么好办法呢。有了老竹,搭出来的竹楼自然体型庞大,结实扛风,因为竹楼有两层楼,大家自然都觉得十分新鲜,只不过现在夜里温度还有些低,大家还是住在土屋里觉得更暖和。这次土屋里暂时没有都盘炕,只给老人家们住的屋子先盘上了炕,因为做炕砖的材料不太够,土坯都来不及打,胶果也没有那么多。欧成栋让康大叔他们做了不少木板床和竹板床,铺上几层兽皮毯子,睡上去也安逸得很。
有时间学手工的人现在都跟着工匠组学着做些桌椅板凳这样简单的家具,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屋子添置上。工匠组现在可太忙了,索性做了好多套木匠工具,然后欧成栋又把流水线做工法教给了大家。一个做桌椅的流程,有人专门负责量尺寸裁木板,有人负责做榫卯,有人负责装配,有人负责打磨,所谓熟能生巧,一旦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做桌椅的工作立刻加快了几倍,现在每天出五套桌椅完全不是问题。
用竹子劈成篾片,编织出筐子、篓子、筛子、席子、斗笠.......只要是欧成栋能想到的,他都教给心灵手巧的阿妈们,竹子用火烤了就能折弯而不断,编织出来的器具更结实耐用,这让一度因为没有蒲草芦苇而不能开展编织工作的阿妈们又有了新的编织原料。只可惜竹子不能打草鞋,阿妈们继续辛勤地照顾着芦苇蒲草,希望它们早些在这里扎下根来,茂密生长。
用竹筒做水杯、做碗都是比木头更加快捷、省力的办法,竹子还可以做筷子、勺子、铲子、夹子、漏勺等各种餐具和炊具,原本水袋的材料就比较稀少,它们都是用动物的胃袋或皮子做的,过一段时间就会破裂或者变质,现在好了,有了竹筒做随身携带的水筒,方便又省事。炊事班在工作闲暇之余自己就能动手做些趁手器具,完全不需要等工匠组来帮忙。
欧成栋还教他们把菰米用油、盐、肉末、葱末拌好然后放进竹筒密封,再丢进热灶灰里炙烤,或者用水煮煮,做出的菰米饭芳香扑鼻,人人都吃得赞不绝口,只可惜菰米所剩不多,大家也只能过过瘾而已。植阿伯计划等今年秋天池塘的水生植物们丰收后再挖两个池塘,多多种些莲藕菱角什么的再多养些鱼虾。
竹笋放进肉汤里煮着吃也特别美味,同时还能给肉汤增鲜,竹笋成了大家的新宠。调皮的阿吉还闹了笑话,她分不清竹子和竹笋,因为想多吃点儿竹笋,还偷偷地去康大叔那里偷了几个竹筒丢进了煮肉汤的锅里,好在竹筒没有上油还被阿吉洗了个干净,不然一锅肉汤就都毁了。阿吉被丽子阿姨按着拍了好几下屁股。阿吉和弟弟阿木年幼失怙,阿爸阿妈都死在了条犼的嘴下,姐弟俩一直被丽子阿姨收养,丽子阿姨很少揍他俩,这次也是因为阿吉差点浪费了食物才被揍了几下,不过揍完后小姐弟俩就喝到了丽子阿姨给他俩留的美味竹笋肉汤,阿吉的碗里笋条特别多。
春笋可以用盐腌制后保存,可惜他们现在没有什么特别合适的储藏工具,欧成栋暗下决心,这次从山里回来,不管找不找得到煤和石灰,他也要先开始研究一下烧陶了。有了陶罐,他们就能腌制咸菜,储放腌肉,这样就又多了新的储藏食物的手段。
他们所在区域的河水水势平缓了很多,河床也浅,欧成栋扎了几架竹筏,靠着竹筏就能划到河对岸去。借着竹筏他们还在一处比较窄的河道上搭建了竹桥,这样过河就更加方便,狩猎小组和采集小组的活动区域就越发扩大了。
大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精神生活就一下单调了起来,欧成栋想起了笛子、箫、笙这些吹奏乐器都是用竹子做的,自己琢磨了几天,先做出了一根竹笛。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笛膜是用芦苇膜做成的。就是眼儿挖的不太均匀,听起来有些跑音。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勉强吹奏了几曲自己儿时音乐课背下来的乐谱,譬如《茉莉花》、《欢乐颂》,然后又胡吹了自己乱按笛孔的怪调,一下子就镇住了大家,大家抢着要玩笛子,吹得不亦乐乎,笛子这种乐器马上就和大鼓提升到了同等地位,订单迅速飙升。丽子阿姨的孩子本来一直都没有取名字,这下丽子阿姨一下就拍腿决定,自己家的孩子就叫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