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气期其实就是一个聚集灵力的阶段,丹田内灵力数量聚集到标准线上了,那便能突破这一层,到达下一层。
上古修真时期尽管练气士众多,更是人类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修真其实从来都没有普及过,拥有修真资质的只有极少数人。按照总人口比例,大概是五百比一。
原因在于灵根,不过灵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真实存在一条灵根,灵根是修真资质、适应度的代称。修真资质又包括灵气亲和度、灵力吸收转化率、丹田容量、悟性等。
旧时要测验一个人的修真资质需要通过多道程序,通常情况下,修真门派会抛下一套基础的修真功法出来,练到气感的就证明拥有修真资质,能够参与下一阶段的入门考核。
其中丹田容量这一点,大致可以分为一等到五等,五等是丹田容量最小的,一般拥有五等丹田容量的人,没办法修炼任何功法,因为灵力还没到达质变时,丹田就装不下了。
用数值来解释,凝气一层的最低标准是10单位的灵气,可五等丹田容量的人体内只能装下9单位,杯子就那么大,不管再怎么往里塞,达不到10就无法突破凝气一层。
不过这只是最差一等的功法才会要求10单位,如果是大门派的功法,凝气一层的标准可能就是30,再顶阶一点的好比焰所修行的直达金仙的功法,最低标准就是100。
所以在上古修真时期,无门无派的散修地位是很低的,一个大门派弟子灵气量是你的十倍,一个打十个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因为没有对比封本元也不知道本源心经的凝气一层标准是多少,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现在怎么都感觉不到凝气一层的最低线在哪里,感受不到丹田壁障所在。
丹田壁障准确来说应该叫功法壁障,实际上丹田中并没有壁障的存在,但是在突破过程中,修真者最直观的感觉便是丹田内有着这么一道壁障的存在,阻碍了他们突破到下一层。
在修真初期,大家都认为是丹田内存在着壁障,丹田壁障这个说法就传开了,后面发现丹田不存在壁障,壁障是功法自带的,但那时候也没有特地改名字的必要了。毕竟他们的老祖宗编写的书籍中都是写丹田壁障,总不好为了一个称呼推翻前人所言,也就默认了丹田壁障这个说法。
按照之前的经验,当他灵力聚集到一定数量后,会自然而然的感觉到丹田壁障所在,现在他什么都感觉不到,就像怎么修炼都没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