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国书,引得满朝上下议论纷纷,支持与反对的各持一词,将个大朝会吵成了菜市场,最终也没能吵出个结果来。
直到墨啜处罗又遣使送来第二封国书,言辞更是恳切。
朝中没有意外地又是一番争辩。
显帝召了几位文武重臣入御书房一直密谈到了深夜,第二日,便派遣使者去往北羯,送返一封国书。
大魏同意北羯使臣入凤安进行和谈,不过为显诚意,这使臣人选由大魏挑选,而大魏选中的正是处罗可汗与古丽可敦之子,墨啜翰。
古丽可敦的家族在北羯,乃至整个大漠都极有势力,墨啜处罗的诸子中,最为尊贵,且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便是墨啜翰。若是墨啜处罗同意大魏的要求,让墨啜翰带领使臣入大魏,那便可见其诚意,那么这和谈倒是可行。退一万步来讲,即便北羯真有什么阴谋,届时有墨啜翰在手中,大魏也有反手的筹码。
过了不过十来日,墨啜处罗的第三封国书抵达凤安,被送到了显帝手中。他答应了大魏的要求,着墨啜翰为使臣,于三月中旬率队出使凤安,与大魏朝廷和谈。
至此,北羯使团的到来已成定局。
这事情闹得挺大,徐皎自然是知道。彻底落定之后,她趁着这一日与赫连恕约见时问了起来,当然她有她自己的顾虑,“该不会……也有我们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