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案子动辄牵扯到皇帝与满朝公卿,随便拉出来一个,官职都比他这许县县令大的多,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
司空府廨舍,荀彧详细向曹操禀报了孔府发生之事,在座的郭嘉、程昱、贾诩、刘晔等谋士均震惊不已。
他们从今日清晨便在此议事,后来孔融派人前来告状,说丁辰混入孔府,殴打天下文宗,所以曹操才临时派荀彧夏侯惇带人过去看看。
虽说那文宗杨伯安一介布衣,无官无职,但是那人在文人士大夫圈子里有很高的威望,若是被丁辰当众殴打,恐怕曹氏又有被天下士人辱骂了。
曹操当年杖杀大名士边让,从此在士人中间恶名昭彰,口碑降到极点,没想到现在曹氏竟然有了丁辰这么个接班人。
如此羞辱文人,这对曹氏基业可不是什么好事。
可是荀彧带回来的消息,却彻底颠覆了在场众人所有的判断。
“你说子文所作文章,让所有士子拜服?”曹操瞪眼睛看着荀彧,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要说丁辰读书聪明,他是认可的,可是说丁辰作文能让所有士人拜服,更何况那里还有孔融,曹操却是打死也不敢相信。
荀彧从怀中掏出一沓纸,分发给众人道:“我让人抄录几份,诸位不妨看一看。”
在场众人也都是读书的士人,看过那些文章之后,无不连连叫绝,叹服不已。
曹操本身文学修养极高,看着这些文章更是欣喜不已。
一方面他是真的喜欢,这每一篇文章读来都令人心旷神怡,如同三伏天喝上一碗冰蜜水那般爽快。
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是他内侄儿所做,他曹氏亲眷子弟中出了这么一个饱学之士,这不啻于打那些诟病曹氏的文人士子们脸。
只是荀彧却忧虑的言道:“本来子文折服士子,已经大获全胜,可是他偏偏要对那杨伯安赶尽杀绝。
陛下宽宏大量,传下口谕对杨某人不予追究,可是元让抗旨不遵,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杨伯安抓走。
这嚣张跋扈之举,恐为天下士人所非议,从而对主公名声有损。”
曹操眯缝着眼睛看向荀彧,意味深长的道:“文若眼中只见得元让抗旨,难道不觉得,陛下摆脱护卫,贸然微服出现于孔府之中,此举非常可疑么?”
荀彧稍稍愣了愣神。
他何等睿智,当然知道天子突然摆脱曹操派下军兵的监控,此举非同寻常。
只不过他素来对天子忠心,无论天子做什么事,他都不想阻止。
他只见得夏侯惇当面抗旨不遵,于汉室颜面有损,所以前来让曹操提醒一下夏侯惇,不要对天子如此无礼。
曹操也不点破荀彧的心思,捏着胡须轻笑道:“咱们这天子可是精明的很呢,他此前还撇开亲随,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子文带入湖心亭。
其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给子文下套?”
曹操在许都各官员府邸之中都有密探,孔府自然也不放过。
只不过皇帝试图离间丁辰跟曹操的小伎俩,曹操却半点也不会相信,只能说皇帝把曹操想的太简单了。
曹操固然对外人多疑,但是对亲眷子弟都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不为别的,这些亲眷后生们,曹操给了他们足够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也没有理由背离曹氏这颗大树,前去投靠一无所有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