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胤大半年的沉默,让大夏军民的内心都不由得升起一丝忐忑。
二十多万步卒,十万骑兵,是绝对敌不过大魏四十余万强悍的武卒的。
可该来的还是要来,开皇八年夏,正值六月大暑。
魏国西南的黑福山军司,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从大夏最东边的武州华南郡渡过运河,缓缓朝剑州推进。
大魏正南方向的大关固镇军司,同样是全军十三万,朝大夏东北国境席卷而来。
西北方向的嵪隘口子军司,十五万大军兵临大夏北方居庸关下。
至此,大魏为了防备大夏而修建的西境四大边镇悍卒齐出。
而赵胤麾下,可战之兵三十五万其中二十五万是步卒。
而天下间,最强大的步卒,在大魏......
听起来很多,可要应付如此漫长的战线,就显得捉襟见肘起来。
赵胤在满朝文武的反对下,决意分别三股,同时抵抗大魏的三路大军。
这下,连一向支持赵胤的夏皇赵雍,也坐不住了。
直言:“分兵乃是取死之道,唯有先集合大军,对付大魏的其中一军,逐个击破,大夏才有翻盘的机会。
因为此时,大夏国内虽然还骑兵,但不论是赵胤,还是赵胤,都不敢动用。
天下之争,不论对大夏,亦或者大魏,甚至是已经灭亡的其他国家而已,只限于中原华族。
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的仇恨,早已渗透入骨子里。
翻开华族历朝历代的史书,几乎就是一篇篇与蛮族来回拉锯互换人命的血泪史。
不论是与北方蛮族直接接壤大夏,大魏,晋,鲁。
都常年在北方边境驻扎大军,以防备凶猛的蒙元王朝。
就连远在江南的东吴,南陈,南楚,都在渤海境内驻扎了水师。
山河破碎时,也不曾召回。
百越,则是防备南蛮的屏障,
在这一点上,中原混战中的所有国度,很有默契的达成了一致。
“勾结蒙元者,天下共诛。”
所以防备蛮族的骑兵不能动,留守京城的四个卫所兵,也尽是步卒,而且,四万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赵胤带走的京城十二卫,便是十二万步卒的来源。
军队就这么多,还要再分兵,武州正面战场上十万精骑,肯定是对上大魏黑福山军司主力的。
那么大夏二十五万步卒兵分两路,
分别对上大魏嵪隘口子十五万武卒,大关固镇的十三万悍卒。
以大夏步卒对上大魏的武卒,再昏庸的统帅都做不出这种事情。
赵胤军事才华冠绝天下,但大魏边军的统帅,就能是易与之辈?
赵胤第一次忤逆了兄长赵雍的旨意,未得圣旨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派出步卒五万。
便是那十二卫所剩下的老卒。
主动进攻人数最多的大魏黑福山军司,并且下达指令,哪怕十二卫所全部战死,也要拦住黑福山军司二十万大军半个月时间。
半个月内,剑州可以丢,但不可使其踏入蜀中半步。
必要时,可持大将军兵符,将剩余四卫也投入正面战场,大夏军队,只认兵符。
大夏朝堂沸腾,可木已成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这倒霉事情。
只能祈祷赵胤,能带领大军再创奇迹,以弱胜强。
剩余二十万步卒,对上了大魏大关固正军司的十五万大军。
赵胤则带领十万精骑,星夜驰援居庸关。
历史记载,显圣八年秋,大夏京都十六卫,共计九万人,阻击北魏武卒二十万人于剑州渝北郡安南县内。
力战十七天,阵斩敌方四万六千余,全军覆没。
史书记载,大夏许王,凯旋侯,止戈侯赵胤,十七日行军六千六百里。
破了冠军侯在草原半月行军六千里的记录,被誉为骑兵之最。
赵胤麾下十万精骑,一口吃掉了大魏大关固镇十五万大军。
而当大魏君臣得到消息时,赵胤的大军,已经从武州绕过身在剑州境内的大魏黑福山军司二十万大军。
朝着嵪隘口子极速行军而去,顺便除掉了黑福山军司部署在武州的斥候部队。
大夏的二十万杂牌军,正在艰难的苦苦抵挡十五万大魏武卒的攻势。
赵胤麾下大军,当真如宛如神兵天降,忽然的地出现在了正在对敌的两方战场。
不论敌我,都大吃一惊,魏军猝不及防之下,被赵胤的骑兵冲乱了阵型。
只得留下一地尸体,仓惶退走。
而深入大夏境内,正在剑州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剑州,然后占据蜀中,沿渡河北上。
与大魏本土,形成一东一西,前后夹击大夏都城宁安所在的秦川之地的黑福山军司剩余的十六万大军。
对另外两处战场的形势,还一无所知。
更不知道的是,赵胤已经磨刀霍霍,欲将黑福山军司大军十六万人,全部困死在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