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第一科举辅导师!> 41、何为蚍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何为蚍蜉(3 / 4)

孟为道:“先生,您不会射箭啊?”

“凡是和武力相关的,我都不会。”宋问道,“所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总有做不到的事情嘛。”

冯文述道:“比之不能,不公更叫人难过。”

宋问在他们面前坐下,好笑道:“蚍蜉撼树,没能推倒大树,便说这世间不公平吗?”

梁仲彦道:“我等若是蚍蜉,那御史公,太傅,与大理寺卿,也算蚍蜉吗?那这颗大树,天底下,还有人能晃的动吗?”

众生纷纷应和:“不错!”

“不服!”

李洵怕他们冲动:“大家都别胡说。”

宋问对着梁仲彦勾勾手指:“你起来。”

梁仲彦遂起身。

宋问走到他面前:“你打我。”

梁仲彦懵了一阵,举起手道:“我没有!”

宋问:“啧,我让你现在打我!”

梁仲彦匆忙收回手,背到身后:“学生不敢。”

宋问道:“你比我强大,你为何不敢打我?我说了,凡是与武力相关的,我都不会。难道你连我也晃不动吗?”

梁仲彦道:“我无缘无故,为何要打先生?这是大逆不道。”

宋问道:“那我无缘无故,可以罚你吗?”

梁仲彦摊手道:“为何啊!”

宋问:“因为你方才不听我的话。”

梁仲彦急道:“那是因为先生说的话不讲道理!”

众学子不明所以的看着她。

宋问道:“是了,你们也知道还有道理。处事讲道理,处刑讲律法。而不能因一己喜恶,擅自定论。”

“正是因为有律法,有公正,所谓的蚍蜉与大树,才不是由人的权势和力量决定的。”宋问道,“所以,我说的蚍蜉,不是你们,而是证据。御史公,大理寺卿,太傅又如何?再加几个尚书,没有证据,就是晃不动大树。”

孟为道:“可是明明有证据啊!不还是先生您自己交的吗?”

宋问问道:“假如孟为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个铜板。而黄世谦家境富裕,家中有一万两白银。两人都出去买饼,孟为要一铜板,黄世谦也要一个铜板。这一天,孟为和黄世谦买的饼都被偷了。两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两人若自己处置,处置的方式,会一样吗?”

众生沉默片刻。

冯文述道:“自然是不一样的。对孟为来说是倾家荡产,对黄世谦来说,却只是九牛一毛。岂会一样呢?”

宋问点头:“大树用了几十年,才长成了一颗大树。他所付出的时间,心血,以及他与人之间的情谊,都是他的根须。他的根须比别人牢固,那是他自己经营起来。你们不是没有晃动他,你们晃动了,只是还不够有力而已。”

“陛下也不是不讲公正,陛下如果真的不讲公正,他不会罚张兆旭,但是他罚了。只是对于他来说,证据还不够有力,比不上陛下心中的情义。”宋问道,“各人所见所想所感,都不一样。人不够绝情,所以的确做不到绝对的公正。事情真临了,你们自己也做不到。”

“其实最不平等的,是你们的身份。一个是君王,一个臣子。你们如果认清不了自己的身份,还是不要去做官了。”宋问道,“当你手上的筹码不够多的时候,永远不要想着,去逼迫你们的君王。证据,证据才是你们的力量!证据,才应该是你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众生思索片刻,点头道:“学生明白了。”

“我希望你们遇事,不要那么悲观。民间说官场昏暗,是因为他们想的不多。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有什么可怕的?大家都是人嘛。”宋问摊手道,“看,郑会不是就回来了吗?当初多少人以为他已经在劫难逃了?绝处逢生,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吗?”

一旁的黄世谦弱弱举手道:“其实我一直没听明白,你们到底在气什么?”

另一武举科的学子道:“是因为楚姑娘的事情,最终不了了之吧。哪怕郑会被人放出来,”

“张兆旭不是被罚了吗?”

“是因为这事被罚?那惩罚委实轻了些。”

“哪听闻过这样判的?大理寺怎么可能管这种案子,肯定不是因为这事。”

“郑会被人放出来就不错了,这无证无据的,县令还是张家人,能怎样?”

“就是!”黄世谦拍拍旁边人道,“你们还是消消气,有什么大不了的嘛。”

众进士科学子:“……”

毕竟大理寺接手之后,消息并没有过多外露。

只有朝堂官员知道些风声。

大梁重文轻武,选武举科的学子,大多都是平民。

冯文述拍拍屁股站起来道:“没意思。说这些太没意思。不如骑马去。”

孟为跟着站起来道:“先生,让您见识一下我的骑术。”

武举科学子起立:“在我们面前说骑术?看来是得露一手才行。”

宋问道:“你们骑术好不好跟我没有关系啊。反正你们的经义课成绩,都很惨烈。”

众生哀嚎:“啊——?!”

宋问摆手:“去吧去吧。痛并快乐的生活着吧!”

教骑射的先生逛了一圈回来,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

又看见宋问,走过去服道:“方才他们一个个都不理我,说是心痛如绞。如今见了你,倒是很听话。宋先生,名不虚传啊。能否传授一下。”

“其实我也很心痛,只是没有人会来安慰我。”宋问道,“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听见有人说出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