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第 38 章(2 / 3)

妇人身侧还跟着个年龄有些大的婆子。

镜心坐在妇人对面,正好面朝门口,瞧见沈糯进来后,她抬头朝着沈糯笑了笑,“阿糯来了。”

沈糯也喊了声师父。

镜心朝沈糯招招手,“过来坐吧。”

沈糯点点头,“我给您带了羊肉汤,先把汤送过去厨房再来。”

她说完,抱着东西过去厨房。

静娘在厨房忙碌,沈糯把羊肉汤递给她,“静娘,这个是我熬的羊肉汤,晚上吃,我先过去师父那边,一会儿过来帮你做饭。”

静娘会读唇语,知晓沈糯说的什么,她点点头,冲沈糯做了个手势。

沈糯不懂手语,她打算等以后也要学学手语,这样才能跟静娘沟通。

沈糯把石玉料子也顺手放在厨房,打算等会师父的客人离开后,再问问师父布聚气阵的事情。

过去偏厅时,沈糯见方才让师父帮忙的妇人脸上有些不耐的模样。

等到沈糯进来,镜心才说,“阿糯坐我身边来。”

沈糯走过去,挨着镜心坐下。

那穿着富贵的妇人终于忍不住说,“仙婆,我来是想请您帮我看看事儿的,你这总是分心,一会儿还看得准么?”

妇人语气不满,镜心也不生气,温和道:“我们师徒不经常见面,所以有些怠慢夫人,还请夫人见谅。”

见这仙婆态度如此好,妇人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但她又忍不住想,若真是奇人,脾气怎还如此好?所以那本事到底是真是假?

妇人的目光落在镜心身上就变成了打量。

她身边的婆子见状,心里焦急,到底没忍住,凑在妇人耳边小声说,“夫人,您便信老奴一次吧,老奴侄儿就是住在这永环村,仙婆是真的很厉害,看事很准,而且仙婆性子很好相处,夫人您好好跟仙婆说。”

她也是见自家夫人太忧愁,才把仙婆的事儿说给夫人听,让夫人来求助仙婆。

妇人皱皱眉,到底没再多言,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

镜心也侧头问沈糯,“阿糯,师父给你的书可都有看?”

沈糯点点头,“都已经看过了。”

镜心道:“好,那你一会儿可以试试看,先帮这位夫人瞧瞧。”

她只是想考验考验阿糯,但也没抱多大的希望。

她给阿糯的三本书都是入门级别的,也是必看的,若连这三本书都看不懂,与这些便是无缘了。

而这三本书要是能够看明白,至少可以懂得帮人简单看下手相面相甚的。

镜心其实没对阿糯抱多大希望,便是聪慧如师姐,听师父说,师姐看完这三本书,把书上的内容理解透彻也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

师姐在玄门就是属于有天赋的那种,而她只是勤能补拙,加上她身性乐观,本性纯善,才在这条路走的不比师姐差。

有时候心态勤奋反而大于天赋。

妇人一听镜心的话,又忍不住了。

“仙婆,我是来寻你看事儿的,不是来让你徒弟练手的。”

旁边的婆子也微楞,她侄子就是永环村的人,侄子说过,仙婆是孤家寡人,身边只有个又聋又哑的仆人,从来没听说仙婆有徒弟的,还是个这样美貌的姑娘。

镜心道:“夫人不必担忧,我也坐在这里帮您看着的。”

沈糯观眼前妇人的面相,眼底子女宫的凹陷,有丝丝灰气,表明妇人求的事情同她的子女有关,有麻烦事缠在她子女身上。

不仅如此,这妇人鼻子上也隐有灰色缠绕。

鼻子是人面相十二宫里的财帛宫。

财帛,自然是代表财运的。

鼻形好看圆润,再配合面部整体的五官和骨架,才能看得出一个人的财运如何,财帛宫是好是坏。

这妇人家中不缺钱,但鼻子上这灰色气息表明她最近失了财,还会失一笔更大的财。

加上眼底的子女宫相结合。

这笔财同妇人的子女也有些关系。

沈糯不等妇人又埋怨师父,她已开口道:“夫人今日所忧心之事是否同子女有关?且还跟财有关?夫人家中最近失了钱财?”

妇人和她身旁的婆子一听沈糯这话,全都变了脸色。

她们也是前脚刚来,这娇美的小姑娘后脚就跟来,都还没来得及跟仙婆说她们到底所看何事。

而且妇人家里的事情也没报官,除了家中亲人还有妇人比较信得过的心腹知晓,旁人根本不知,这小姑娘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哪怕她只说了个大概,也足够妇人跟婆子心惊了。

镜心有些惊讶,忍不住看了阿糯一眼。

其实她也能够看出这妇人大概遇到的麻烦事儿,应该是家中失窃,丢失的东西是非常重要也很贵重的,这贵重之物事关儿女的前程或姻缘。

可是阿糯这才学了不到一个月吧?竟能如此准的观人面相了。

就连当初的师姐也是学了三年,才能真正的修炼出内气,观人面相看事。

镜心的心情很是激动。

阿糯比当初的师姐都要有天赋。

妇人吴夫人忍不住正襟危坐起来,“小,小仙婆,您看的真准,的确是家中丢了样东西,是我女儿定亲的信物,很贵重,至少值几百两,我女儿这门亲事是当初家中公公早些年在外奔波的路上,救下一年岁相当的男子,那人为感谢我公公救命之恩,还说愿与我们家结两姓之好,说他们家日后若能有大作为,便会来我们家上门提亲,若一直时运不济的话,也不远耽误我们家的姑娘……”

这种事情,吴老太爷当年也没有在意,偏那人一定要感激吴老太爷,问了吴家地址。

吴老太爷就给了,那人还说自己姓贾。

之后两人各奔东西,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

前些日子,京城突然来了一行人到吴家,说是二十多年前吴老太爷救下的贾家人。

来的是贾家的管家,说他们贾老太爷临终前一直惦记着当初吴老太爷的救命之恩,说他们贾家如今在京城也算有了一席之位,贾老太爷的大儿子很争气,在京城做官,贾老太爷临终前嘱咐贾大老爷,一定要娶吴家的姑娘。

而贾大老爷人已中年,自然不可能他娶。

他娶不成,贾大老爷有两个儿子。

长子已经定亲,幼子只有十八,还未定亲。

娶吴家女又是贾老太爷临终前再三嘱咐的事儿,贾大老爷是个有孝心的,就按照当初吴老太爷给的地址找来了,他是朝中官员,来不了,就派了家里的管家来的。

除了定亲的信物,还有一封盖着贾大老爷官印的书信。

吴家人自然不可能就这样信了啊。

吴大老爷就派人去京城打探,竟是真的,贾大老爷在朝中当官,还是个五品官职,幼子也的确没成亲。

吴大老爷也是有儿有女的,儿子两个,女儿两个。

长女还没定亲。

吴大老爷就有点心动,吴老太爷身子骨硬朗还在世,听闻后也很是感慨,觉得贾老太爷是重情重义之人,既当初有约定,不如就把大房家的长孙女许给贾大老爷的幼子,正好年岁也相当。

吴夫人心里面也很属意这桩姻缘,要知他们吴家只是商人,贾家却是当官的。

女儿这属于高嫁,以后嫁去京城,那贾家幼子争气些,说不定还能做个官夫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