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刘丞相劝谏葛荣时所称的那样,各胡族虽表面臣服大齐,“实贪地利,非怀德也;不敢犯边,实惮兵威,非感恩也。”这次大齐大举进攻大魏时,各部势力都在等待滏口大战的结局。大齐胜,对他们并无不利,各部首领都可加官进爵。若大齐败,也许这也是他们所盼望的,他们可以伺机再起,割据称王。
这些家伙就是典型的墙头草,两边倒。一开始起兵的时候,很多人那是被迫无奈。真正起兵之后,拥有了一定的权势和兵马之后,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其实说白了就是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但是葛荣的部队本来就是一个杂交综合体。主要的兵马是原来六镇的兵马。就这些六镇的兵马,本来就是塞外胡族的综合。至少有几十个少数民族,而且每一个民族的酋长都控制着一部分的人。发言的两个人就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两个家伙是有点唯恐天下不乱。
再加上在河北区域内招募的地方豪强,流民,所以这支部队是非常的复杂,而且是利益的综合体。葛荣基本上不会去关注如何去如何,而是用不停的利益在前面,吸引大家向前跑。但是如果涉及到生死大战,涉及到部族存亡的时候,可能想法就不太一样了。
但是接下去该怎么走,的确是个大问题。按照原来计划都不说自己右翼的这些兵马要尽快的赶到滏口陉的右侧,而且还要做好打头阵的准备。那就是一定要把尔朱荣的主力部队放进包围圈,但是绝对不能让他跑掉。
一旦尔朱荣的主力部队进入包围圈之后,自己就一定要冲上前去。与左翼可朱浑元部队一起,从后方进攻。这样上面包抄,尔朱荣的部队肯定覆灭在即。
但是现在这些部队拖拖拉拉,自己行进的速度受限。而且更让自己感觉到不安的是,这些家伙如果出点什么状况,自己可就被套进包围圈里了。
这是另外几个武将,又出了馊主意。那就是带领兵马杀回去,干脆就把这个李元忠灭掉。
这都是些什么人呢。李元忠能和那个什么谢国公相比吗?谢国公总共的部队才只有3000人,而且基本上都是流民部队。这个李元忠的部队加起来有三四万人。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是他自己从河北老家带过来的那个装备,连自己看着都觉得流口水。这一段要是火拼起来,那不是胜利的问题,而是如何收场的问题。
而且李元忠一生病,其他的有几个部族里面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还用说吗?他们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这些人马凑到一块儿,也加起来有5万左右,差不多相当于自己兵马的一半。
真的是痛苦极了,进不得,退不得。近的话又怕屁股上被别人捅一刀,退的话怎么去见皇上,怎么完得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