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燕藏雪> 第307章 还真有仙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7章 还真有仙女(3 / 3)

又是一个人文典故,厉害。

伏羲祠庙门向南,门前有玉带河,桥头立有“蓍台”石坊。向北正中,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伏羲大殿,后有三皇阁,阁西有垂花门通蓍草园,园中有先天八卦亭一座。

两个人轻轻的走到伏羲大殿祭拜一番之后,来到画卦亭。

画卦亭建于高2米的八角形砖台之上,亭为八角攒尖琉璃瓦顶,青石圆柱,分立于八角砖砌台基上。亭檐下刻有“乾、坤、震、艮、巽、离、坎、兑”八字,象征八卦。亭门南开,两侧有青石条框上刻有楹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亭旁刻有东汉蔡邕题写的“伏羲画卦碑”一通。遗存至今的蓍草,历数千年盛而不衰。

花弧跪在亭子中间,取五十根蓍草,然后抽出一根不用。接着把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为两部分,左手的一份代表天,右手的一份代表地。然后从右手的一份蓍草中任意取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中间,以象征人,这叫“挂一”,这时就有了天、地、人三才。接着,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用右手数左手的蓍草,再用左手数右手的蓍草,这叫“揲四”。

四根为一组分数左右手的蓍草,必有余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余数最多为四),这时把左手蓍草的余数放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把右手蓍草的余数放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这叫“归奇”。这些余数象征积余日以成闰月。

“挂一”的一根蓍草,再加上左右两边“归奇”到左手上的蓍草,不是五根,就是九根,放在一边。这算完成了演算的第一道程序,称为“一变”。

第一变之后,蓍草的总数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再把这些蓍草合在一起,同前边一样程序,做出“分二”、“挂一”、“归奇”,这是第二变。

第二变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再进行第三变。

三变之后,余下蓍草的总数可能是36、32、28或24,最后再用4去除这个数,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这样,经过三次演变,最终才得到一个卦爻。

得到初爻后,还要重复上述的运算,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卦。

蓍草起卦程序复杂,一套手续下来,至少要半小时。

贺六浑一直安安静静的陪在边上,看着她完成了整个过程,最后得到一卦

-------------------------------------------------------------

运用蓍草起卦的具体方法,《周易》中有描述,原文是这样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