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之在思考的时候,赵士褭的大脑也在飞速运转。
经过刚才一番沉默,赵士褭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打算先听一听李申之如何说。
毕竟这小子看问题还挺准。
“说吧,你是怎么想的?”赵士褭问道。
李申之既然选择了将问题说透,便打算从头开始,将宋金关系的逻辑一步一步地捋顺。
“和议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此话大宗正可否赞同?”李申之先抛出了一个问题。
赵士褭说道:“倒是有几分道理。往年的澶渊之盟,东京城外的宋金和议,的确都是先战后和。”
逻辑的第一步站住了,李申之继续说道:“不论是契丹也好,还是女真也罢,他们之所以同意和议,是因为他们打不动了,此话大宗正可否赞同?”
赵士褭打开了历史回忆,说道:“澶渊之战,辽军在前期势如破竹,但到了澶渊却再难前进一步。当年的宋金和议中,金人也是强弩之末时才选择议和,等到重新积蓄了力量,才又侵犯我大宋。”
逻辑第二步站住了,李申之说道:“所以说,不论我们现在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宋金和议一定会达成。不管条件是多割让几个州,还是少割让几个州,亦或是多一些岁币,少一些岁币,和议都一定会达成。”
这个观点让赵士褭有些无法接受。
毕竟有宋一朝以来,议和就意味着割地赔款,还从未有人说过如此论断。
李申之见逻辑推进有些困难,便换了一个说法:“照目前的局势来看,就算宋金不议和,那么仗也打不起来了,此话大宗正是否赞同?”
议和就是为了停战。如果事实上达成了停战,那么议和的目的也就达成了。